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其九丹霞洞》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其九丹霞洞》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古风

山西十数里,乃是丹霞洞。

直上穷云霓,中宽入罂瓮。

红尘生不识,明月手可捧。

人家千里庭,泉源六月冻。

风雨气势恶,草木精神竦。

灵物少形见,仙官何职贡。

俗缘易厌倦,世事足愁痛。

寄语松上鹤,他年期一控。

(0)
注释
丹霞洞:红色的山洞。
穷云霓:高入云霄。
罂瓮:古代的大容器。
红尘:指世俗社会。
明月:明亮的月亮。
千里庭:遥远的人家庭院。
六月冻:形容泉水清凉。
风雨气势恶:风雨猛烈。
灵物:神秘或非凡的事物。
仙官:神仙官员。
俗缘:世俗的缘分。
愁痛:忧虑和痛苦。
松上鹤:象征高洁的仙人。
期一控:期待再次相见。
翻译
在山西数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丹霞洞的地方。
它直通云端,内部宽敞得能容纳大瓮。
红尘纷扰,这里的人们从未见识过,只有明亮的月亮可以亲手捧起。
即使千里之外的人家,这里的泉水在六月依然冰凉。
风雨天气凶猛,草木显得格外挺拔。
神奇的事物形态少见,仙人们不知献奉何种贡品。
世俗的牵绊容易让人厌倦,世事纷扰令人忧愁。
我告诉松上的仙鹤,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能再见一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山洞——丹霞洞,位于山西十数里之遥。"直上穷云霓,中宽入罂瓮"形象地描述了洞穴的壮丽景观,它直接通向云霄,中间宽阔如同古代盛放酒肉的器具。这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也隐喻着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红尘生不识,明月手可捧"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于纯净美好的向往。这里的“红尘”指的是凡尘俗世,而“明月”则象征着清净和灵性。"人家千里庭,泉源六月冻"进一步描绘了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风雨气势的描述,以及草木精神的表现,渲染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同时,"灵物少形见,仙官何职贡"表达了诗人对于神秘世界的好奇和向往,这里“灵物”指的是那些难以捉摸的神秘存在,而“仙官”则是那些居住在仙境中的超自然生物。

最后,"俗缘易厌倦,世事足愁痛"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和烦恼的厌倦和悲哀之情。"寄语松上鹤,他年期一控"则是诗人对未来某个时刻能与自然界中自由飞翔的鹤共鸣的憧憬。这不仅是一种对于自然的向往,也是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表达。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王勃引谚

祸不入慎家之门。

(0)

黄巢将兴之谶

黄蛇独吼,天下人走。

(0)

咸通初洛中谣·其二

勿笑父母不认汝。

(0)

凤凰台兽相和歌·其一

纤阿敛照窗风起,渐觉霜寒逼玉床。

幽恨从来无早暮,不知宵漏向人长。

(0)

大女郎赠警瑶镜子歌

忆昔窥瑶镜,相望看明月。

彼此俱照人,莫令光彩灭。

(0)

吴清妻受仙诗

心清境静闻妙香,忆昔期君隐处当。

一星莲花山头饭,黄精仙人掌上经。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