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阿敛照窗风起,渐觉霜寒逼玉床。
幽恨从来无早暮,不知宵漏向人长。
纤阿敛照窗风起,渐觉霜寒逼玉床。
幽恨从来无早暮,不知宵漏向人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诗人内心深处的幽怨情感。
首句“纤阿敛照窗风起”,以“纤阿”指代月亮,形象地描绘了月光逐渐收敛,窗外微风吹动的情景,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夜的降临。接着,“渐觉霜寒逼玉床”,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寒冷,将霜寒之气直逼入室内,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这里,“玉床”不仅指出了床的材质之贵重,更暗喻了主人公内心的纯洁与高雅。
“幽恨从来无早暮,不知宵漏向人长。”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幽怨之情,无论是在清晨还是夜晚,都未曾消散,仿佛时间的流逝也无法冲淡这份情感。诗人感叹时间似乎变得格外漫长,与外界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深秋之夜的宁静与哀愁,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腐朽神奇,梦幻吞侵,朝昏变迁。
怅残灯旧岁,鸡声竞早,春风归兴,雁影相先。
南渡崩奔,东屯留滞,世事悠悠白发边。
虚名误,遍人间浪走,恰到求田。青红花柳争妍。
意醉眼、天公也放颠。
更云雷怒卷,颓波一注,冰霜冷看,老桧千年。
园令家居,陶潜官罢,无酒令人意缺然。
从教去,付青山枕上,明月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