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
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
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
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寺庙旁的静谧景象。"山寺碧溪头",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山寺坐落在清澈溪流的源头,环境清幽。"幽人绿岩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或僧侣身处翠绿山岩之侧,生活远离尘嚣的隐逸状态。
"夜火竹声乾",夜晚的篝火在竹林中燃烧,声音微弱而持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氛围。"春瓯茗花乱",春天的茶壶中,茶叶与花朵相映成趣,暗示着品茗的雅兴和季节的美好。
然而,"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诗人感叹此刻没有足够的文人雅兴,只能用桂木这样的珍贵柴火来煮茶,略显无奈和琐碎。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淡淡的感慨,展现了山中生活的简朴与诗意,以及诗人对雅致生活的向往。
泠泠清涨濯秋芳,采撷堪供九日觞。
为乞晓瓶真沆瀣,不应眉寿独南阳。
自怜骨相太邅迍,为米折腰依旧贫。
古史多看多警省,新诗愈改愈精神。
与游造物真知己,怕说天朝多故人。
兰菊有时忙不得,世间桃李几番新。
素与百花少相谐,醉眼时为梅一开。
岭南岭北几十种,人所常见非奇瑰。
中有孤根别风骨,白金镂盏玻璃台。
白华红萼虽倾国,但恐红非本来色。
逃红归绿未到真,与真相近亦天德。
化工厌驳会还纯,华萼并教同一白。
天一生水清之精,天三生木清之英。
他清可备吾题名,不得精英未为清。
颜子园中亭突兀,远横一水近三木。
取其近者供所欲,太清也自生毛骨。
馀岂无友非岁寒,岁寒之友天数三。
主人更与三者参,天合人合清相涵,四清之清俱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