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叶翻风,残花布地。此身又把危阑倚。
宵深曾插鬓边斜,明朝镜里花憔悴。
倦矣征尘,凄然旅思。灯前瘦影惊如是。
怜花自谶两无凭,从今收拾伤春泪。
密叶翻风,残花布地。此身又把危阑倚。
宵深曾插鬓边斜,明朝镜里花憔悴。
倦矣征尘,凄然旅思。灯前瘦影惊如是。
怜花自谶两无凭,从今收拾伤春泪。
这首《踏莎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旅人深夜倚栏,感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场景。开篇“密叶翻风,残花布地”描绘了秋日黄昏的景象,落叶随风翻飞,残花铺满地面,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寂寥的氛围。接着,“此身又把危阑倚”,点明了人物的动作和情感状态,他再次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寄托。
“宵深曾插鬓边斜,明朝镜里花憔悴。”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描述夜晚插入鬓间的斜发到次日镜子中呈现的憔悴面容,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疲惫与哀愁。
“倦矣征尘,凄然旅思。”“倦矣”表达了对旅途劳顿的疲惫感,“征尘”则指代了远行的路途,而“凄然旅思”则直接点出了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灯前瘦影惊如是。”这一句通过描绘灯下瘦弱的身影,强化了主人公的孤独感和自我反思的情绪。在昏暗的灯光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单,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最后,“怜花自谶两无凭,从今收拾伤春泪。”“怜花”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是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自谶”意味着自我预言或预感,暗示了主人公对未来可能遭遇的不幸或痛苦的担忧。“两无凭”强调了这种忧虑的不确定性和无法把握性。“从今收拾伤春泪”则表达了主人公决定面对现实,即使心中充满悲伤,也要坚强地生活下去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旅人在异乡的孤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情感和命运的无奈。
东人以官来作医,生者、死者医不知。
推门入室验病人,瘦黑肥黄皆药之。
食药而死须湔肠,剖腹看脏浇以汤。
食药不死病在床,驱入病院身频量,以身短长量药方。
十人入院九人僵,僵者闻之火彭彭。
闻说台北路,健者出行弱者藏。
不知彼王为仁惠,老幼渡海人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