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拈架上书苏醒,愁倩杯中物破除。
子美所称惟白也,仲尼自谓不回如。
食才藜糁宁无肉,行以筇枝可当车。
圣世未尝违物性,飞潜初不间鸢鱼。
困拈架上书苏醒,愁倩杯中物破除。
子美所称惟白也,仲尼自谓不回如。
食才藜糁宁无肉,行以筇枝可当车。
圣世未尝违物性,飞潜初不间鸢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的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诗中“困拈架上书苏醒,愁倩杯中物破除”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书房中偶然睡去,醒来后心中仍存忧虑,而酒杯中的美好事物也已不再的场景,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对过往美好的留恋。
接下来的“子美所称惟白也,仲尼自谓不回如”两句,则是引用孔子和子贡的话来表达自己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其中,“子美”指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贡,“仲尼”则是孔子的字,意在说明诗人对于儒家学说有深入的理解和认同。
“食才藜糁宁无肉,行以筇枝可当车”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简朴的生活状态。这里,“藜糁”是一种野菜,诗人用它来形容自己的饮食清贫,而“筇枝”则是指用树枝编织成的小车,用以比喻自己出行时的简陋工具。
最后,“圣世未尝违物性,飞潜初不间鸢鱼”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顺应自然、不违背事物本性的哲学观念。这里,“圣世”指的是理想中的一个和谐社会,而“飞潜”则是比喻出行与潜藏的自由自在,“鸢鱼”则象征着天地间的平衡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对儒家思想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在物质上自得其乐、精神上追求高尚境界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