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生处薄云生,到得云销月政明。
两处打更如一处,二更还作四更声。
月初生处薄云生,到得云销月政明。
两处打更如一处,二更还作四更声。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月光下的诗句,表达了对静谧、清冷之境的感受。诗人通过月亮与云彩之间的关系,刻画出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月初生处薄云生",表现了月亮在薄云间缓缓升起的情形,月光似乎被云朵轻轻包裹着,透过这些云层,月色显得格外柔和。
"到得云销月政明"则描绘了一幅月亮在天空中逐渐高悬、云朵散去后,月光变得更加清晰的景象。这里的"政明"意味着月亮在夜晚的统治,似乎在诉说着一种自然界的秩序与和谐。
接下来的两句"两处打更如一处,二更还作四更声"则是对夜晚更点声音的一种描写。这里的"两处"可能指的是两个不同的地点,而"二更"在中国古代时辰中,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凌晨1点到3点。在这段时间内,更夫敲打的鼓声,似乎在不同的地方回响,使得人们感觉时间流逝得更加缓慢。这种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用来强调夜晚的静谧与漫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月亮、云彩以及更点的声音,创造了一个宁静而又深邃的夜晚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清冷的月光之下,感受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美好。
桑颠榆蹶大河倾,舟过陶波浪始平。
篷影学遮冠盖道,橹声如斥子孙名。
塞鸿已厌趋南北,沙鸟谁知乐性情。
想像故园松菊在,为谁漂泊尚劳生。
槲叶萧萧朔吹寒,山行病瘦怯衣单。
驰驱一带滦江险,彷佛重经蜀道难。
旅邸僦床虽自愧,绣衣持斧要同看。
穷途恰值书云节,秫酒糠灯语夜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