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无中生,尔自有中出。
日间相随动千里,灯下相依静一室。
贫贱自安尔何忧,祸福自当尔不愁。
百年世事各劳逸,忽睹镜中齐白头。
我养心神尔不悟,我还造化尔俱休。
问答入微乃见道,陶潜异代神同游。
彼此相忘但沈醉,卧榻焉知有天地。
我自无中生,尔自有中出。
日间相随动千里,灯下相依静一室。
贫贱自安尔何忧,祸福自当尔不愁。
百年世事各劳逸,忽睹镜中齐白头。
我养心神尔不悟,我还造化尔俱休。
问答入微乃见道,陶潜异代神同游。
彼此相忘但沈醉,卧榻焉知有天地。
这首诗《形问影》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通过“形”与“影”的对话,探讨了自我认知、人生哲理以及心灵与自然的关系。
首句“我自无中生,尔自有中出”,以“形”自比,表示自己从无到有,独立存在;而“影”则由“形”产生,依赖于“形”而存在。这种对比揭示了个体与外界的关系,以及存在的本质。
接着,“日间相随动千里,灯下相依静一室”描绘了“形”与“影”在不同环境下的互动,无论是忙碌的白天还是宁静的夜晚,两者始终相伴,体现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贫贱自安尔何忧,祸福自当尔不愁”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强调无论面对何种境遇,都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乐观,不为外物所扰。
“百年世事各劳逸,忽睹镜中齐白头”则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指出每个人都会经历岁月的洗礼,最终归于同一状态。
“我养心神尔不悟,我还造化尔俱休”表达了对“影”未能理解“形”内心世界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顺应。
最后,“问答入微乃见道,陶潜异代神同游”总结了对话的意义,认为深入交流和理解可以达到心灵相通的境界,如同东晋诗人陶渊明一般,虽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却能共享精神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形”与“影”的对话,深刻探讨了自我认知、人生哲学以及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王生今年才十几,籍籍香名满人耳。
已诧文章泻大河,更誇神骨澄秋水。
目下三行腹五车,志如鸿鹄书龙蛇。
遨游竟日车多果,烂漫千言笔有花。
羡子襟怀何卓荦,羡子高谈何岳岳。
五色争看鸑鷟文,片言能折充宗角。
日来相见即相欢,同心臭味如金兰。
高才岂复论长吉,年少还应陋子安。
莫笑相逢频倒屣,如此宁馨谁可拟。
堪叹茫茫宇宙间,眼中之人惟有尔。
樵采当荒郊,林皋猛虎声咆哮。
欲往避之,日在崦嵫,旷野啼䲭鸮。
四顾徬徨而股栗,猛虎张颐展爪扑人食。
余告虎:“吁嗟麟兮,不食生物践生草。
尔虎白额斑狸而黑文,貌岂不如麟,胡为不仁而扑我。
”猛虎前致词:“我虎居深村,饥来啖牛羊。
牛羊啖不足,方思啖人肉。
人居城市与人伍,扑食同类何可数。
谁言虎猛能咥人,世人之猛过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