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蓼莪堂》
《蓼莪堂》全文
元 / 张羽   形式: 古风

种莪图可茹,养儿欲代老。

莪生化为蒿,儿大不相保。

忆昔儿初生,长育恐不早。

儿羹未及尝,亲骨已枯槁。

譬彼种莪人,爱此颜色好。

岂不勤灌溉,采撷思一饱。

宁知不入口,埋没同秋草。

诗人感兹义,哀哀向穹昊。

堂中有孤儿,千载共忧抱。

我愿天下人,有食奉翁媪。

为莪不为蒿,庶免负遗懊。

(0)
鉴赏

这首诗以《蓼莪堂》为题,由元末明初的诗人张羽所作。诗中通过“种莪图可茹,养儿欲代老”开篇,描绘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付出,希望子女能代替自己老去,表达出深厚的亲情。然而,随着子女的成长,却出现了“莪生化为蒿,儿大不相保”的转折,揭示了子女长大后可能对父母的冷漠或忽视,与父母的期待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诗人回忆起“忆昔儿初生,长育恐不早”,表达了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担忧和对子女早期教育的重视。然而,当“儿羹未及尝,亲骨已枯槁”时,诗人感叹于未能及时品尝到子女亲手做的食物,而此时父母已经离世,无法享受天伦之乐。

诗人以“譬彼种莪人,爱此颜色好”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爱,即使辛勤灌溉,也渴望子女能回报,如同期待果实成熟。但“岂不勤灌溉,采撷思一饱”之后,“宁知不入口,埋没同秋草”,表达了对子女未能理解父母心意,未能回报父母之恩的遗憾与痛心。

最后,诗人感慨于这种亲情的悲剧,向苍天发出哀叹:“诗人感兹义,哀哀向穹昊。”并寄希望于天下人能够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为父母提供足够的关爱与照顾,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我愿天下人,有食奉翁媪。为莪不为蒿,庶免负遗懊。”表达了诗人对人间亲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都能像对待“莪”一样对待父母,以免留下遗憾。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实,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家庭伦理中的亲情与责任,以及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与怀念。

作者介绍
张羽

张羽
朝代:元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猜你喜欢

菊花新

粲夜釭花明古巷。骢马连钱骄锦障。

一笑试春衫,翻旧绣、天吴花样。十年身世牵尘网。

梦初衣、故山凝望。黄蘖染丝无,须料理、画罗秋桁。

(0)

玉楼春·其四和小山

妾心宛转机中素。郎意参差筝上柱。

机花无蒂断能连,筝雁有情飞不去。

春风未许花閒住。小语牵衣空絮絮。

归期早晚问君心,羞拣鬓边双朵觑。

(0)

小重山.苍虬示红豆诗,愧不能和,拈此报之

南国春芳又一时。背人开玉合,意凄其。

枉抛红泪惜前期。愁根蒂,惟有锦鹦知。

无力护琼枝。东风休再种,有情痴。

年来心事在江蓠。浑不称,头白赋相思。

(0)

唐多令.衰草和穗平

扫断马蹄痕。消凝油壁尘。剪红心、霜讯催频。

一道玉钩斜畔路,已无意,斗罗裙。浓绿镇迷人。

兰苕凄古春。换年年、冷戍荒屯。

泪噀西风原上火,怕犹有,未招魂。

(0)

生查子·其一

晨莺不住啼,故唤愁人起。

无力晓妆慵,闲弄荷钱水。

欲呼女伴来,斗草花阴里。

娇极不成狂,更向屏山倚。

(0)

菩萨蛮·其一

约郎共会西厢下。娇羞竟负从前话。不道一暌违。

佳期难再期。郎君知我愧。故把书相诋。

寄语不须慌。见时须打郎。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