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百有馀旬,举世栖栖苦迫贫。
得享安宁七十岁,已胜衰谢万千人。
好官纵使登三事,荣养何由及二亲。
争似山间林下坐,无忧无毁足全身。
一年三百有馀旬,举世栖栖苦迫贫。
得享安宁七十岁,已胜衰谢万千人。
好官纵使登三事,荣养何由及二亲。
争似山间林下坐,无忧无毁足全身。
这是一首表达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与满足的情感诗篇。诗人通过对比社会大众的艰辛生活,强调了自己得以安享晚年、超越常人的福祉。"一年三百有馀旬,举世栖栖苦迫贫"这两句描绘出人们在时间流逝中仍旧处于困顿之中的普遍景象,而"得享安宁七十岁,已胜衰谢万千人"则表明诗人自己能够幸运地度过平静的七十年寿命,超越了许多人的期待。
接下来的"好官纵使登三事,荣养何由及二亲"显示了即便是品德高尚的官员,也难以真正照顾到自己的双亲,这在当时社会中是一个普遍的困境。最后两句"争似山间林下坐,无忧无毁足全身"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这样的生活最为理想,没有烦恼,能够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完整。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对于平淡、安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超越世俗纷争的渴望。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诗人强调了自己所享受的宁静生活是一种难得的福气,并表达了对自然山林隐居生活的憧憬。
瞰月峰高,看街帘远,物华取次如归。
夜深寒浅,春在六铢衣。
望来处、纱笼万点,见背后、钗燕双飞。
疏梅下、星移汉转,胜似拜安妃。尘霏。
行不断,踏歌伴软舞,随地成围。
天教晴稳,乐事往年稀。
念游侣、馀酲尚在,问殢人、香梦谁知。
匆匆里、饧箫又晓透罗帏。
屋借峰围,径随泉改,过桥别是深清。
阑干十二,真在镜中行。
不道黄衫去久,风前树、犹带茶声。
江南好,莬裘似此,何用买倾城。携朋。
春已谢,梅丸缄怨,蕉纸书情。
任阴阴隔叶,啼老吴莺。
明日片帆催发,幽崖畔、正有云生。
句留住,簟纹设否,容我听调筝。
廿载辞江国。记寻春、氁衫茸帽,岁寒泉石。
抛却家园三百树,漂泊天涯为客。
听吹彻、玉龙凄咽。
缟鹤青猿劳怅望,绕寒溪、几度飘香雪。
江天远,梦难觅。故人知我心相忆。
砑生绡、一枝疏瘦,剪来烟驿。
海月流光明似镜,冷挂珊瑚七尺。
徬佛见、旧时颜色。
不分何郎吟兴减,索枯肠、试点春风笔。
镫欲灺,砚刚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