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踏莎行》
《踏莎行》全文
清 / 王鹏运   形式: 词  词牌: 踏莎行

荷净波凉,草枯尘细,一年最是秋容易。

生怜花鸭尽堪言,横塘冷煖真知未。

落寞吟情,刁骚凉吹,耽閒偏识愁滋味。

白波浩荡指鸥天,红阑那角秋无际。

(0)
鉴赏

这首《踏莎行》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江南水乡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

首先,“荷净波凉,草枯尘细”,开篇即以荷叶的洁净、水面的清凉、草地的枯黄和尘土的细微,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萧瑟的秋日景象。荷叶的干净与波面的凉意,给人以清新之感;而草的枯萎与尘土的细小,则暗示着季节的转换与生命的轮回。

接着,“一年最是秋容易”,一句点明了秋天的易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诗人眼中,秋天仿佛是最能轻易感受到岁月流转的季节。

“生怜花鸭尽堪言,横塘冷煖真知未”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花鸭赋予了情感,表达了对它们在冷暖不定的横塘中生活的关切。这里的“怜”字,既是对花鸭的同情,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反映出对自然界生灵命运的关注。

“落寞吟情,刁骚凉吹,耽閒偏识愁滋味”,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独自吟咏,面对着凉爽的秋风,内心充满了孤独与忧愁。这里的“耽閒”二字,既表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也暗含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逃避。

最后,“白波浩荡指鸥天,红阑那角秋无际”,以广阔的白波和飞翔的海鸥为背景,描绘了一片无边无际的秋色。海鸥的自由翱翔与波浪的浩荡不息,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秋天的辽阔与深远。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描绘秋日景色的同时,也传达了对生命、时间、自由等主题的探索与反思。

作者介绍
王鹏运

王鹏运
朝代:清   字:佑遐   籍贯:中年自号半塘老   生辰:1849—1904

王鹏运(1849—1904),晚清官员、词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
猜你喜欢

病中口占·其二

茶烟药火绕藜床,日夕奚僮侍奉忙。

疾痛声声呼父母,人穷然后见天良。

(0)

徐吉云军门属题玉照感怀时局,率成短歌

环球三十国,中华只一隅。

世运有变迁,风为乃大殊。

列强竞尚武,谋国重军储。

男儿轻七尺,功名马上除。

侧闻江南镇,艳说浙东徐。

少壮习军旅,平寇歼其渠。

通译工西语,卓荦贯群书。

从戎四十年,所志无不如。

人多羡公遇,富贵践亨衢。

我独窥公志,忧危良未舒。

外侮日以亟,勒马空踟蹰。

苍茫四顾中,忠悃隐眉须。

东南沿海路,七千里有馀。

孰据旅顺险,孰营威海居。

胶澳已租借,台澎更沦胥。

广湾与九龙,覆辙鉴前车。

藩篱既全撤,防务患空虚。

敌艘盈千数,视我频揶揄。

公任干城寄,何以效驰驱。

先忧而后乐,莫负昂藏躯。

(0)

将至新安检行李有感再叠前韵

料峭西风瘦不支,无衣空自咏秦诗。

压装剩有琴书在,多病还须药裹随。

五夜篝灯催警蟀,一炉竽火赋蹲鸱。

关山刀尺深闺梦,犹是牵裾别路歧。

(0)

杂咏·其一

日夕一登楼,依人怜王粲。

芳草倏已衰,景物惊频换。

遥遥望天末,美人隔河汉。

达生怀步兵,高咏聊操缦。

(0)

钱唐

老去元龙意尚豪,潮头直接海门高。

英灵千古难磨灭,一夜东风起怒涛。

(0)

即目和春舟

青山稠叠迓轻舟,一片春潮带雨流。

双桨绿波溪曲曲,画眉声里过严州。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