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东林寺登远禅师讲经台览冰壶莲社之地》
《游东林寺登远禅师讲经台览冰壶莲社之地》全文
明 / 黎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莲社千年会,冰壶一鉴开。

远公初入定,总老又重来。

鸟向金轮去,云从石塔回。

登临无限意,更上讲经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东林寺,登临远禅师讲经台,观赏冰壶与莲社遗迹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

首句“莲社千年会”,以“莲社”象征佛教的修行场所,暗示这里曾是僧侣们聚集修行的地方,历经千年仍留有其痕迹,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敬仰。接着,“冰壶一鉴开”一句,将清澈的湖水比喻为冰壶,形象地描绘出水面的平静与清澈,仿佛一面镜子,映照着周围的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纯净的氛围。

“远公初入定,总老又重来”两句,提到了东林寺的两位重要人物——远公和尚和总老和尚。远公和尚曾在此修行并留下了许多传说,总老和尚则是在此地继续了这一传统。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佛教修行的延续性,也体现了东林寺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鸟向金轮去,云从石塔回”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鸟儿飞向金色的太阳,云朵从岩石间飘过,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这种动态与前文的静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最后,“登临无限意,更上讲经台”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慨与思考。站在讲经台上,不仅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远影响。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是对佛教文化和东林寺精神的深刻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东林寺及其历史文化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黎贞
朝代:明

广东新会人,字彦晦,号陶陶生、秫坡。元末从孙蕡学。为人坦荡不羁,以诗酒自放。洪武初,署本县训导。坐事戍辽东。时孙蕡亦戍辽东,坐蓝玉党被杀,为敛葬之。历十八年,放还。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览》。
猜你喜欢

题画四首·其一琴

已得琴中趣,更操弦上音。

美哉山泽意,谁解识汾阴。

(0)

盆兰二首·其一

何物为幽客,开帘有国香。

总无滋九畹,亦解汎风光。

(0)

河间道中遇雪

雪色将风至,寒威上敝裘。

解鞍非问酒,何以散离忧。

(0)

胡正甫仪部招集绿萝园

永日呼朋选胜来,此中图画信天开。

为山巧结巢云洞,近水先营得月台。

绿满纤萝垂户外,粉含新竹旁墙隈。

葵榴艳夺沿堤柳,松桧森连夹路槐。

绕槛总成书带草,盈阶多似蔓金苔。

桥通积石琼为岛,帘捲芳丛绣作堆。

地僻尽堪容笑傲,境幽原已绝氛埃。

开尊北海时盈座,飞盖西园待上才。

日映花光摇握麈,风吹鸟韵送传杯。

辋川未乏裴王侣,醉笔同挥九万枚。

(0)

会馆莲花

虚堂荷净绝氛埃,一月曾看几度来。

妆映窗轩时挺出,芬从湖沼远移栽。

数茎不羡庐山社,十丈何须五井隈。

已见绿房珠作实,更馀丹萼锦为堆。

清香暗袭论文处,艳质晴翻校艺台。

授简秀联思并发,濡毫锦借句频催。

赋成诧比青莲匣,酒至倾怜白玉杯。

归去客斋同入梦,依稀犹是笔花开。

(0)

答廖隐君三首·其三

齿德由来重月评,词坛兼羡一鸿生。

平反我愧文无害,恬寂君方觉有情。

玄论几看围屡解,白头宁道盖初倾。

阶庭雨露多兰玉,一任儒林自著声。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