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刀光彩照琅玕,龙影常从石上看。
六月酒醒开草阁,满天风露作秋寒。
错刀光彩照琅玕,龙影常从石上看。
六月酒醒开草阁,满天风露作秋寒。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石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与石头的和谐共生,以及在特定情境下所营造出的独特氛围。
首句“错刀光彩照琅玕”,以“错刀”比喻竹子,巧妙地将竹子的光泽与宝剑的光芒相联系,不仅突出了竹子的坚韧与高洁,也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和视觉冲击力。“琅玕”则借指竹子,此处用以形容竹子的光华璀璨,仿佛是自然界的珍宝。
次句“龙影常从石上看”,通过想象中的龙影与石头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尊贵和变化,而其与石头的互动,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又暗示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龙一般,能够在任何环境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第三句“六月酒醒开草阁”,描绘了一个夏日午后的情景,诗人似乎在享受着清凉的酒后,打开草屋的门扉,迎接微风与露水。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满天风露作秋寒”,通过“风露”和“秋寒”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邃的氛围。尽管此时正值炎夏,但诗人的内心却仿佛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这既是对竹石图中静谧景象的呼应,也是诗人情感的投射,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石图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傲士更逢酒,乐天仍对花。
文章管星历,情兴占年华。
宦达翻思退,名高却不誇。
惟存浩然气,相共赏烟霞。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