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舍幽居,谁管溪上云。
此身白云耳,遑暇南北分。
颇闻妙香山,天花雨缤纷。
宴坐丈室间,历乱旧衲纹。
山前路悠悠,山后水沄沄。
应观川途客,念我奔走勤。
岂无香火缘,他年往相群。
饱食跛铛饭,稀摘幽涧芹。
当令桃花台,白社掩前薰。
道人舍幽居,谁管溪上云。
此身白云耳,遑暇南北分。
颇闻妙香山,天花雨缤纷。
宴坐丈室间,历乱旧衲纹。
山前路悠悠,山后水沄沄。
应观川途客,念我奔走勤。
岂无香火缘,他年往相群。
饱食跛铛饭,稀摘幽涧芹。
当令桃花台,白社掩前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松为送别深师前往妙香寺居住而作,表达了对深师的祝福和对清修生活的向往。首句“道人舍幽居”描绘了深师放弃尘世生活,选择隐居的环境,"谁管溪上云"则暗示了其超然物外的心境。接着,诗人以“此身白云耳”自比,表示自己也向往这样的生活,但暂时无法放下尘世事务。
妙香山被描绘得如仙境般,“天花雨缤纷”,象征着佛法的繁盛和深师修行的境界。在丈室中静坐,深师的禅定生活与破旧的衲衣形成对比,增添了岁月的痕迹。“山前路悠悠,山后水沄沄”是对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也寓言了人生的漫长旅程。
诗人想象山中的深师会关注路上的行人,感叹他们的奔波劳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岂无香火缘,他年往相群。”希望将来能与深师一同修行。最后,诗人祝愿深师在妙香寺里过着简朴的生活,采摘涧边的芹菜,让桃花台的香气弥漫白社,体现了对清贫生活的赞美和对精神追求的敬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古今彭泽令,寂寂不知名。
如何此老翁,千古垂芳声。
恶徇五斗米,思解十斛酲。
脱衣自漉酒,垢净理何平。
九月九日时,采菊餐其英。
我行及兹晨,摇落心独惊。
况以望乡客,兼之怀古情。
徘徊念往迹,独契一长鸣。
汤武既不贬,夷齐无乃轻。
元尚趣可通,素心本无营。
当时意已远,后世谁能明。
汉皇置策诏高贤,终军弃繻方妙年。
瀛洲胜地多奇选,观者慕之如神仙。
吾子风流沿晋代,玉壶皎洁近相对。
江浦常携明月珠,湘流几结幽兰佩。
文采蔚然俨凤凰,雄飞千仞恣翱翔。
生逢间气来丹穴,出值明时瑞圣王。
海运南溟看万里,霜蹄冀北仍堪市。
射发穿杨艺独工,贯雕叠中无虚矢。
礼乐彤墀召对优,千年遇合乘云虬。
上林花树春如许,匹马长安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