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指理瑶琴,含情不自任。
一弹一惆怅,岂是为知音。
夜静月在水,秋高风满林。
相如方燕好,莫奏白头吟。
玉指理瑶琴,含情不自任。
一弹一惆怅,岂是为知音。
夜静月在水,秋高风满林。
相如方燕好,莫奏白头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弹奏瑶琴的情景,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首句“玉指理瑶琴,含情不自任”以“玉指”和“瑶琴”开篇,不仅点明了弹奏者的身份和所用乐器的珍贵,也暗示了演奏者技艺的高超与内心的丰富情感。接下来,“一弹一惆怅,岂是为知音”两句,通过弹琴的动作与产生的情感反应,表达了音乐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内心情感的流露,即使没有真正的知音,这份情感依然真挚而深刻。
“夜静月在水,秋高风满林”描绘了弹琴时的环境,夜晚的宁静与月光的洒落,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而“秋高风满林”则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气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富有层次感。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美感,也为后续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背景。
最后,“相如方燕好,莫奏白头吟”引用司马相如的故事,通过对比,强调了当前情境的美好与和谐,同时也暗含着对当前幸福生活的珍惜,以及对过去或未来可能遭遇的困境的警醒。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音乐与情感的深刻联系,以及在特定情境下人们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
对西山摇落,又匹马,过并州。
恨秋雁年年,长空澹澹,事往情留。
白头。
几回南北,竟何人、谈笑得封侯。
愁里狂歌浊酒,梦中锦带吴钩。
岩城笳鼓动高秋。
万灶拥貔貅。
觉全晋山河,风声习气,未减风流。
风流。
故家人物,慨中宵、拊枕忆同游。
不用闻鸡起舞,且须乘月登楼。
夕殿别君王,宫深月似霜。
人幽在长信,萤出向昭阳。
露浥红兰湿,秋凋碧树伤。
惟当合欢扇,从此箧中藏。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