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眼凉秋晚。抱膝酸吟惯。蘋洲渔笛都、拥琴案。
看减字偷声,写得词华烂。休道豪情擅。
待檀板红牙,倩个小鬟轻按。笑侬亦、红裁白判。
惹得吟逋绊。到如今、爨弄何曾算。
羡滴粉搓酥,字字珠玑绽。肯便浮名换。
一曲风流,早已是、旗亭传遍。
过眼凉秋晚。抱膝酸吟惯。蘋洲渔笛都、拥琴案。
看减字偷声,写得词华烂。休道豪情擅。
待檀板红牙,倩个小鬟轻按。笑侬亦、红裁白判。
惹得吟逋绊。到如今、爨弄何曾算。
羡滴粉搓酥,字字珠玑绽。肯便浮名换。
一曲风流,早已是、旗亭传遍。
这首《一枝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严比玉“宜园倚声图”的艺术魅力。开篇“过眼凉秋晚”,点明时节,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抱膝酸吟惯”,展现了一位文人墨客在秋日傍晚,独自品味孤独与思考的情景。
“蘋洲渔笛都、拥琴案”,通过渔笛和琴案的意象,将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雅致生活场景。接下来“看减字偷声,写得词华烂”,赞美严比玉在音乐与文学上的才华横溢,其作品如同璀璨的珍珠,令人赞叹不已。
“休道豪情擅。待檀板红牙,倩个小鬟轻按。”这一句转折,似乎在说,尽管严比玉的音乐才华出众,但真正的艺术享受,需要借助于檀板红牙的演奏,以及小鬟的轻柔配合,才能达到极致。这不仅强调了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合作与和谐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
“笑侬亦、红裁白判。惹得吟逋绊。”这里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严比玉艺术成就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其作品对人心灵的触动,让人难以忘怀。最后,“到如今、爨弄何曾算。羡滴粉搓酥,字字珠玑绽。”将艺术之美比作美味佳肴,字字珠玑,比喻严比玉的作品如同精心雕琢的美食,每一句话都蕴含深意,令人回味无穷。
“肯便浮名换。一曲风流,早已是、旗亭传遍。”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艺术追求的坚持,认为真正的艺术价值不在于浮名,而在于作品能够流传千古,影响后世。严比玉的音乐与文学作品,已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成为人们传颂的经典。
整体而言,这首《一枝花》通过对严比玉艺术成就的赞美,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高雅艺术的欣赏与推崇。
两衙前后讼堂清,软锦披袍拥鼻行。
雨后绿苔侵履迹,春深红杏锁莺声。
因携久酝松醪酒,自煮新抽竹笋羹。
也解为诗也为政,侬家何似谢宣城。
三峰居接近,数里蹑云行。
深去通仙境,思归厌宦名。
月从高掌出,泉向乱松鸣。
坐石眠霞侣,秋来短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