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秋变白,石骨冷逾青。
天地能容我,江山著此亭。
沙沈寻折戟,酒尽弃空瓶。
日暮悲歌起,蛟龙不解听。
水光秋变白,石骨冷逾青。
天地能容我,江山著此亭。
沙沈寻折戟,酒尽弃空瓶。
日暮悲歌起,蛟龙不解听。
这首清代张曾的《登凌云亭》描绘了秋天水面上泛着白光,石头的冷峻更显出青色的鲜明对比,展现出季节变迁与自然景色的宁静。诗人感叹天地之大能容纳自己,而江山美景中矗立着这座亭子,寓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人进一步借景生情,沉思历史,想象在沙中寻找古代遗物,如折断的戟,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衰败。酒尽空瓶则寓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夕阳西下,诗人悲歌四起,然而蛟龙潜伏水底,无法理解他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孤独与怀旧的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寓言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历史遗迹的追忆。
渺渺罗湖波,苍苍古峰树。
中有一幽人,占断湖山趣。
有时驾扁舟,荡漾湖中去。
得鱼即呼酒,醉卧云水暮。
有时操斧斤,笑指峰头路。
天风吹浩歌,泠泠出烟雾。
云梦系淮阴,长沙谪贾傅。
轩冕信为荣,覆车尤足虑。
岂若老湖山,安行无窘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