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晴云天上流,忽闻歌响驻红楼。
阳台昔日随神女,雒水今朝倚莫愁。
一片晴云天上流,忽闻歌响驻红楼。
阳台昔日随神女,雒水今朝倚莫愁。
这首诗《曲中赠朱十》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一片晴云天上流”这一句,展现了天空中白云悠悠飘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着,“忽闻歌响驻红楼”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静谧与人类活动的热闹结合在一起,仿佛在空中飘荡的歌声突然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使得原本静谧的红楼也变得生动起来。
接下来的两句,“阳台昔日随神女,雒水今朝倚莫愁”,运用了典故和拟人化的手法,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相联系,赋予了景物以情感和故事性。这里,“阳台”和“神女”源自宋玉《高唐赋》,描述的是楚王梦见巫山神女的故事;“雒水”则可能是指洛水,与汉代才女莫愁有关。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场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朱十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的美丽,还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
遂结云外赏,共游天上春。
鹤鸣金阙丽,僧语竹房邻。
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
何方非坏境,此地有归人。
回首空门路,皤然一幻身。
欲成云海别,一夜梦天涯。
白浪缘江雨,青山绕县花。
风标当剧部,冠带称儒家。
去矣谢亲爱,知予发已华。
相闻二十载,不得展平生。
一夕南宫遇,聊用写中情。
端服光朝次,群烈慕英声。
归来坐粉闱,挥笔乃纵横。
始陪文翰游,欢燕难久并。
予因谬忝出,君为沈疾婴。
别离寒暑过,荏苒春草生。
故园兹日隔,新禽池上鸣。
郡中永无事,归思徒自盈。
云霄路竟别,中年迹暂同。
比翼趋丹陛,连骑下南宫。
佳咏邀清月,幽赏滞芳丛。
迨予一出守,与子限西东。
晨露方怆怆,离抱更忡忡。
忽睹九天诏,秉纶归国工。
玉座浮香气,秋禁散凉风。
应向横门度,环佩杳玲珑。
光辉恨未瞩,归思坐难通。
苍苍松桂姿,想在掖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