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半夷陵道,扁舟独夜来。
城孤悬楚望,月冷失秦灰。
戎马青山在,蓬蒿白骨开。
巴歌听已矣,并入岭猿哀。
天半夷陵道,扁舟独夜来。
城孤悬楚望,月冷失秦灰。
戎马青山在,蓬蒿白骨开。
巴歌听已矣,并入岭猿哀。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夷陵道上航行的独特景象与感受,充满了浓厚的悲凉与历史沧桑感。
首句“天半夷陵道”,诗人将视线投向半空中的夷陵道,暗示出旅程的遥远与孤独。接着,“扁舟独夜来”一句,点明了诗人独自驾着小船,在夜晚抵达此地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城孤悬楚望,月冷失秦灰。”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城池的孤立与月色的寒冷,仿佛连远古的秦朝遗迹都失去了踪迹,突显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戎马青山在,蓬蒿白骨开。”这里诗人将目光转向山间,看到的是战争留下的痕迹——青山依旧,但草丛中却散落着白骨,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最后,“巴歌听已矣,并入岭猿哀。”诗人听罢当地的民谣,内心感慨万千,这些哀伤的歌声与山间的猿啼交织在一起,更添了几分凄凉与悲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泊夷陵道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结交三十载,会面苦不易。
相逢郧楚间,复判三晋辔。
昔见犹朱颜,今并黄发次。
唯公展经纶,麟凤见灵异。
神化俟丹青,台鼎有馀地。
蹇余耕牧身,中台本非位。
倚玉联旌麾,日抱鳏旷愧。
终当乞骸归,初服返荷芰。
愿公加餐饭,力任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