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馀雨方歇,策马城北郭。
柳侯读书处,鱼鸟尚欣跃。
凿池引泉流,种树满山脚。
穷堂峙碧阜,风露栖轩箔。
湘南富奇峰,湘山互经络。
斯文自元气,万古犹如昨。
相从二三子,暂解尘缨缚。
廓我仁智心,饱此山水乐。
公馀雨方歇,策马城北郭。
柳侯读书处,鱼鸟尚欣跃。
凿池引泉流,种树满山脚。
穷堂峙碧阜,风露栖轩箔。
湘南富奇峰,湘山互经络。
斯文自元气,万古犹如昨。
相从二三子,暂解尘缨缚。
廓我仁智心,饱此山水乐。
这首诗描绘了宋渤在元代游览璜溪书院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赞美。
首句“公馀雨方歇,策马城北郭”描绘了诗人雨后漫步的情景,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心情。接着“柳侯读书处,鱼鸟尚欣跃”一句,不仅展现了柳侯读书之地的宁静与生机,也暗示了这里曾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凿池引泉流,种树满山脚”描绘了书院环境的清幽与雅致,通过人工开凿的水池和遍植的树木,营造出一片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景象。“穷堂峙碧阜,风露栖轩箔”进一步渲染了书院的静谧与高雅,仿佛连风露都愿意在此停留,为这处圣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
“湘南富奇峰,湘山互经络”则将视线转向远处的山川,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丰富,同时也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广阔无垠。“斯文自元气,万古犹如昨”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认为它如同天地之气,永恒不变,影响深远。
最后,“相从二三子,暂解尘缨缚”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暂时摆脱世俗的束缚,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由。“廓我仁智心,饱此山水乐”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美深深的喜爱与感悟,认为在这里可以净化心灵,获得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璜溪书院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传承。
饱说杨居士,沉浮楚越间。
高怀渺云海,健句压江山。
岁晚还家乐,生平满意閒。
合存耆旧传,百世表乡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