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直插白云中,攀履巉岩上碧空。
夜半亭前观日出,扶桑千仞海门东。
高峰直插白云中,攀履巉岩上碧空。
夜半亭前观日出,扶桑千仞海门东。
这首诗描绘了在飞云顶观日出的壮丽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敬畏之情。
首句“高峰直插白云中”,以“高峰”作为主体,形象地展现了山峰之高耸入云,仿佛要与天边的白云相接,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下来,“攀履巉岩上碧空”,描述了攀登至山巅的过程,通过“攀履”和“巉岩”的细节,既表现了登山的艰难,也暗示了观者对美景的执着追求。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动态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与天地对话的境界。
第三句“夜半亭前观日出”,点明了观景的时间和地点。在夜半时分,于亭前等待日出,不仅体现了观者对自然奇观的期待,也暗含了对宁静时刻的珍惜。最后一句“扶桑千仞海门东”,以“扶桑”象征日出之地,进一步强化了日出的壮观与神圣感。“千仞”形容日出时的景象如同从海门东升起的巨轮,气势磅礴,令人震撼。整个画面仿佛是一幅动态的画卷,将观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壮丽的自然世界之中。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飞云顶观日出这一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敬仰和赞美之情。
陌上儿童说,时清长吏贤。
岂能无朴教,不过示蒲鞭。
采彼轻柔质,施诸牧御权。
坐令强梗者,若挞市朝然。
院舍棠阴合,圜扉草色鲜。
弛笞能败子,威爱贵兼全。
性癖多幽事,尤于爱月偏。
远从天际待,迟至夜深眠。
方恨冰轮缺,俄欣玉镜圆。
且哦丹桂下,未傍大槐边。
快欲骑鲸去,轻如化蝶然。
徘徊惜馀景,窗下映陈编。
李下虽云僻,行人冷处看。
彼方垂美实,渠可整巍冠。
才见花初缟,俄惊核可钻。
吾宁垫雨过,君欲切云难。
莺集枝多折,螬侵颗半残。
谁令服章甫,拘束畏傍观。
君子防微谨,嫌疑远未然。
从来纳履处,不傍种瓜田。
樊圃芸初熟,耕畦瓞已绵。
黄台虽可摘,东郭未尝穿。
尾虎惩危道,挥蝇慕昔贤。
浪云择地蹈,濡血在山前。
□□□琴癖,渊明独不然。
所藏聊备物,欲拊更无弦。
焦尾珍无价,朱丝绝有年。
曾参徽外趣,肯向谱中传。
抱在王门下,弹于日影边。
两生为巧累,益见此翁贤。
小径通车辙,全家隐薜萝。
俗人望崖返,长者及门多。
往往知蜗舍,时时叩雀罗。
鸡栖伯厚去,犊驾太丘过。
骥尾聊同托,骊驹且莫歌。
平生疑泄柳,不纳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