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新雨歇,把卷思无端。
明月露松隙,草虫鸣夜阑。
诗文随我贱,肝胆向人寒。
薄劣从浮世,幽偏觅古欢。
庭前新雨歇,把卷思无端。
明月露松隙,草虫鸣夜阑。
诗文随我贱,肝胆向人寒。
薄劣从浮世,幽偏觅古欢。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庭院的宁静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共鸣。
首句“庭前新雨歇”,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背景——雨后初晴的庭院,清新而宁静。接着“把卷思无端”,诗人手持书卷,思绪万千,没有特定的目的,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之中,营造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
“明月露松隙,草虫鸣夜阑”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生机。明月透过松树的缝隙洒下柔和的光芒,草丛中的昆虫在夜深人静时发出细微的鸣叫声,这些自然界的细小声音与明亮的月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与静、声与光和谐共存的画面。
“诗文随我贱,肝胆向人寒”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态度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或许并不被世人重视,但他的内心情感却是真诚而寒冷的,如同冬日的寒风,直击人心,强调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
最后,“薄劣从浮世,幽偏觅古欢”则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他觉得在纷扰的世俗中难以找到真正的快乐,因此在幽静偏僻的地方寻找古代文化的乐趣,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庭院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文学创作的真诚态度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独特情怀和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