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舟杞国岸,汴渠正东注。
汤汤舟下水,适与舟相遇。
泛泛水上舟,与水共东去。
舟水讵相离,曾不迁故处。
世人迷动静,顺流疑若溯。
不然逐流浪,汩没为所误。
吾作放舟诗,明此流水住。
老矣耄何为,聊用持世故。
放舟杞国岸,汴渠正东注。
汤汤舟下水,适与舟相遇。
泛泛水上舟,与水共东去。
舟水讵相离,曾不迁故处。
世人迷动静,顺流疑若溯。
不然逐流浪,汩没为所误。
吾作放舟诗,明此流水住。
老矣耄何为,聊用持世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乘舟自阳翟至睢阳的旅途情景。开篇“放舟杞国岸,汴渠正东注”两句,设定了时间和地点,展示了诗人放舟的意境和水道的方向。接着,“汤汤舟下水,适与舟相遇”写出了水波不息,舟行其中,与水流相呼应的生动画面。“泛泛水上舟,與水共东去”则进一步描绘了舟随水流而去,诗人仿佛融入自然之中的意境。
“舟水讵相离,曾不迁故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顺应和无为的态度,而“世人迷动静,顺流疑若溯”则是对比,指出世人往往迷失在忙碌与静谧之间,不如自己顺应自然之流。下文“不然逐流浪,汩没为所误”告诫人们不要随波逐流,沉迷于物欲之中。
最后,“吾作放舟诗,明此流水住”表达了诗人通过这次乘舟的经历,领悟到生命如同河水般流动,不可持久。“老矣耄何为,聊用持世故”则是诗人的感慨,虽年事已高,但仍想以此诗来传承世间的情怀和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体验,展示了诗人超脱尘俗、顺应自然的哲学思考。
屏里昊山深窃,宿酲未解,午枕初甜。
胆怯窗虚,惊起误使人嫌。
是乳鸦、声声绿树,是语燕、两两朱帘。转愁添。
斜翘不正,堕珥慵拈。厌厌。
行云飞去,潇湘江上,巫峡峰尖。
不尽销凝,海棠月上已窥檐。
蝶粉寒、羞薰翠被,灯花瘦、懒叠香奁,倚春纤。
暗啼妆泪,半袖红淹。
微妙家风,非空非色,卓然无去无来。
超今越古,悟者免轮回。
拈出长春圣境,琼花绽、铁树崔嵬。
谁知觉,了翁夜半,震动九天雷。
玄门真洒落,星楼月殿,愚昧难开。
寥阳芝草,端的胜寒梅。
方寸神机莫测,何消得、飞过蓬莱。
玉霄闲客,未肯蹑苍苔。
江南民,诚可怜,疫疠更兼烽火然。
军旅屯驻数百万,米粟斗直三十千。
去年奔走不种田,今年远丁差戍边。
老羸饥饿转沟壑,贫富徭役穷熬煎。
豺狼左右虎后先,况尔不肯行楮钱。
楮钱不行生祸愆,官司立法各用权。
生民自此多迍邅。
君不见海东风起浪拍天,海中十载无渔船;
又不见淮南格斗血满川,淮北万里无人烟。
通都大吧尽变迁,新鬼旧鬼皆衔冤。
今上圣明宰相贤,政如日月开尧天。
大布德泽清八埏,百辟忠义何以言?
捐生弃死非徒然,我在畎亩心拳拳。
无能与尔扶颠连,老眼迸泪如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