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时时闻凤箫,山中处处得蟠桃。
刘郎仙去何难事,不用飞楼百尺高。
山下时时闻凤箫,山中处处得蟠桃。
刘郎仙去何难事,不用飞楼百尺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隐逸与仙境的图景。"山下时时闻凤箫",暗示着山下有仙人吹奏的悠扬箫声,增添了神秘和超凡的氛围。"山中处处得蟠桃",则借用了《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寓意此处是长生不老的桃源之地,反映出诗人对仙道世界的向往。
"刘郎仙去何难事",这里的"刘郎"可能暗指唐代诗人刘禹锡,他曾有《乌衣巷》等诗篇传世,这里用来象征一个已经成仙的人物。诗人表达的是,成仙之事并非遥不可及,即使不必借助高楼飞阁,也能达到仙界。
最后一句"不用飞楼百尺高",进一步强调了追求仙道并不依赖世俗的权势或物质条件,而是内心的修炼和精神的超越。整首诗寓言性较强,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理想境界的向往。
耳熟才名四十年,忧民忧国两华颠。
不妨铜竹仍三剖,要是金门竟九迁。
连岁炉锤专造化,诸生岐路托飞骞。
余丹乞与閒鸡犬,亦许身随绛阙仟。
始作想澄清,歊暑不敢毒。
以兹寿慈母,吾鼎愧半菽。
恨我如宛童,失此百围木。
豁然心光动,千里尚相烛。
得朋宦游乐,不觉在山中。
惯住家乡似,频过骨肉同。
凭栏但烟树,振袂忽霜风。
远别无穷意,君归我已东。
几窗缠结习,翰墨绿殊勋。
未入三山直,当空万马群。
挽眉聊绿水,展脚是青云。
五十头如漆,功名不放君。
钩深三古学,遇合百年机。
垂上青云去,仍完白璧归。
功名身易老,豪杰意多违。
鼎脔留余啖,蒸青有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