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斸破植贞坚,细碧竿排郁眼鲜。
小凤凰声吹嫩叶,短蛟龙尾袅轻烟。
节环腻色端匀粉,根拔秋光暗长鞭。
怪得入门肌骨冷,缀风黏月满庭前。
青苔斸破植贞坚,细碧竿排郁眼鲜。
小凤凰声吹嫩叶,短蛟龙尾袅轻烟。
节环腻色端匀粉,根拔秋光暗长鞭。
怪得入门肌骨冷,缀风黏月满庭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林景象,通过对细节的精致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青苔斸破植贞坚,细碧竿排郁眼鲜。" 这两句从地面上的青苔和竹子的生长状态入手,通过“斸破”和“郁眼”的动态描写,传达出竹子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
"小凤凰声吹嫩叶,短蛟龙尾袅轻烟。" 这两句则通过对风吹竹叶和竹丛中若有若无的云雾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小凤凰”、“短蛟龙”等形象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节环腻色端匀粉,根拔秋光暗长鞭。"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竹子的美丽和生长环境,通过对竹节颜色的描写和对秋天阳光下的竹林景象的刻画,强化了诗歌的视觉效果。
"怪得入门肌骨冷,缀风黏月满庭前。" 最后两句则转而表达了诗人进入竹林后的感受,以及竹林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之美。这里的“肌骨冷”可能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凉感受,而“缀风黏月满庭前”则是对竹林在月光中的景象的一种艺术加工,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情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
武昌佳哉郁葱葱,层楼绀碧摇飞空。
稽天倒浸如圭月,水妃捧出蟾蜍宫。
寒声惨澹散鸦雀,皓魄照耀惊鱼龙。
冯君扁舟来何从,乃在云气虚无中。
南望苍梧东赤壁,昔人羽化泠泠风。
烂醉不死惟李白,上天下天鹤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