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好,最好是波光。
俯视池鱼吹细浪,仰观飞鸟带斜阳。阵阵送荷香。
名园好,最好是波光。
俯视池鱼吹细浪,仰观飞鸟带斜阳。阵阵送荷香。
这首《忆江南》由清代诗人许禧身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园林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水波与鱼儿、飞鸟与夕阳、以及荷花香气的和谐共生,营造出一种既生动又静谧的画面感。
“名园好”,开篇即点明主题,赞美了这座名声显赫的园林之美。“最好是波光”,进一步强调了水面的光泽和动态之美,仿佛整个园子的灵魂都蕴含在这波光之中。
“俯视池鱼吹细浪”,从下方视角描绘了池塘中的鱼儿在微风的吹拂下激起细小的波纹,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水的动态美,也暗示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仰观飞鸟带斜阳”,视角转换至上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飞鸟在余晖中翱翔的情景。夕阳与飞鸟的结合,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诗意的氛围。
“阵阵送荷香”,最后以荷花的香气作为收尾,不仅丰富了视觉画面,更通过嗅觉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充满生机与芬芳的园林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园林的美景与自然的韵律完美融合,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两沼滟寒碧,一堂纳宽閒。
高柳逢春新翠展,寒梅霁雪清香繁。
好本栽培常烂熳,四序芳馨看互换。
杂华境遍刹尘中,十波罗蜜更主伴。
觉心隐几随彷徉,六用俱妙无可降。
跏趺不语亦不默,篆烟一缕春昼长。
释迦老子何所见,教谭三百皆方便。
就中一处最亲切,转物不为物所转。
此堂物物元无殊,随人受用有亲疏。
尘尘摄入大毗卢,应笑本来物无转亦无。
门里虫,蛊里毒。才过凌霄峰,浑家成不睦。
指白为黑兮质證有头之冤,改调移声兮唱出无谱之曲。
自奉川之富沙以至乎剑池,深处兮有谁共躅。
何须象骨岩高,须知已展不缩。
韶成九包至,樵唱一夔足。家私莫隐,全封半幅。
赞之骂之,口哑舌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