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深处一亭閒,石磴萦纡紫翠间。
但觉峰峦劳顾揖,不知身到武夷山。
烟霞深处一亭閒,石磴萦纡紫翠间。
但觉峰峦劳顾揖,不知身到武夷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李纲站在名为“趋真亭”的亭中,远眺四周,只见烟霞缭绕,深处有一亭子显得格外宁静。石阶蜿蜒曲折,穿梭于紫色与翠绿色之间,仿佛是自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产物。
诗人通过“劳顾揖”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对周围峰峦的欣赏与敬意,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所在的位置,直到最后一句点明“不知身到武夷山”,才让人恍然大悟,原来诗人所见之景,正是著名的武夷山脉。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系自然的精神追求。通过“趋真亭”这一地点的设定,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诗歌一种特定的空间氛围,让读者仿佛能亲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南山何峨峨,群峰秀色聚。
朝晖与夕霭,无□□去住。
徘徊九折险,萦曲一川注。
悬崖置屋少,□穴亦可度。
苍然老楠木,几阅风霜斁。
孙枝长□许,老干未肯仆。
昔年重九日,来者必三顾。
题诗刻峭壁,皆欲寄□□。
念我独何人,今日追故步。
凌晨出南门,风雨怯行路。
不惮登涉难,恐失此日故。
造物亦随人,晴明送日暮。
徐行两柏间,杯盘共草具。
宾僚不鄙我,笑语露情愫。
他时傥再来,莫指桃源误。
伯也今代豪,嗜诗如嗜酒。
赋多转遒劲,语老愈深厚。
尘言删不存,妙句元自有。
白华忽补亡,关睢不为首。
埙篪起兄弟,珠玉到朋友。
吟咏九日菊,沉酣八月酎。
搜剔发清新,联翩杂奇丑。
详味吁谟章,用意过杨柳。
但使身愈穷,未信名可朽。
不知造物意,令作清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