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半方壶诗》
《半方壶诗》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讘人未得老三山,半作方壶忆夜坛。

鹤本令威来汉表,凤翔萧史下琼栏。

到门佳客双凫落,入座清风六月寒。

破灶黄金已无数,定知云翼说烧丹。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ànfāngshī
sòng / xīn

zhǔrénwèilǎosānshānbànzuòfāngtán

běnlìngwēiláihànbiǎofèngxiángxiāoshǐxiàqiónglán

dàoménjiāshuāngluòzuòqīngfēngliùyuèhán

zàohuángjīnshùdìngzhīyúnshuōshāodān

注释
讘人:修道之人。
三山:传说中的仙山。
方壶:神话中的仙岛。
夜坛:修炼之地。
令威:古代传说中的仙鹤名。
汉表:汉朝的象征。
凤翔:凤凰飞翔。
萧史:古代传说中的善吹箫的仙人。
佳客:尊贵的客人。
双凫:比喻成对的客人或仙鹤。
六月寒:形容清风带来的凉意。
破灶:废弃的炉灶。
黄金:象征财富或仙丹。
云翼:指仙人的翅膀。
烧丹:道教炼制长生不老药。
翻译
修道之人未能长居三座仙山,一半的记忆留在了方壶和夜坛的梦境中。
白鹤像令威一样从汉朝飞来,凤凰如萧史般降落在玉栏杆前。
来访的贵客如同双凫落下,清风拂面,即使在六月也感到清凉。
炉灶中散落的黄金无法计数,定是云中的仙人讲述炼丹的故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道法修炼的意境。"讘人未得老三山,半作方壶忆夜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对道教修炼之地——三山的渴望,以及对夜坛礼仪的怀念。"鹤本令威来汉表,凤翔萧史下琼栏"两句则通过鹤和凤这两种神鸟形象,传达了一种仙风道骨的气质,同时"汉表"和"琼栏"也增添了古典的韵味。

接下来,"到门佳客双凫落,入座清风六月寒"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客人到来,如同凫(一种水鸟)一般轻盈而至;入席时,那清凉的风和六月的寒意,更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最后两句"破灶黄金已无数,定知云翼说烧丹"则直接点出了修炼之事。诗人通过对黄金破灶(一种炼丹用的器具)的描述,以及对云翼和烧丹的提及,表现了对于道法修炼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古朴而富有意境,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对仙道的深切感悟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八章·其一朱矶

湖沙漠漠,非人所乐。坤德相愁,呼山出脚。

土石开夷,牛羊可托。一二樵渔,鸠群聚息。

蒙谷飞泉,云光洒落。朝夕油油,自我布濩。

字以朱矶,宝兹民瘼。

(0)

夜坐吟

除夕既除春夕饶,焚香高拱度春宵。

风出江声波发船,长歌顾影一凄然。

歌已歇,转悲吟。空有曲,孰关心。心不同,曲徒工。

馀此调,入江流。江流终相和,知音错向人间求。

(0)

摩山诗三首·其三第三峰

层峦葱郁耸扶舆,秀作三峰瀣气疏。

极目浮云飞鸟下,采薇山麓是吾庐。

(0)

次临封八景韵二首·其一灵洲渔唱

昔人制险据灵洲,曾料渔船泊上头。

挂网烹鱼天欲暮,鸣榔清唱晚来秋。

衣莲艳艳留霞在,葭苇苍苍带露流。

遥想当年争胜急,可曾闲作弄波游。

(0)

永历二年九月十五日

东西巡驻跸,南北直收京。

盛气灵洲见,秋花锦石明。

因风荷艾客,望月凤凰城。

谁问升沉理,平分天际情。

(0)

粤大饥

濯濯山上木,重重甑上尘。

不虞垂暮节,见此大灾辰。

岭海久縻烂,今疚更酸辛。

肥遗谬云龙,饥兆天下沦。

天刺神不富,曷丧号如焚。

周周与蛩蛩,异俗各相因。

胡乃同血气,秦越视所亲。

救荒罕长策,望雨先作云。

乞物思裴令,捐益欲周贫。

庶几有秋获,比闾庆食新。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