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既除春夕饶,焚香高拱度春宵。
风出江声波发船,长歌顾影一凄然。
歌已歇,转悲吟。空有曲,孰关心。心不同,曲徒工。
馀此调,入江流。江流终相和,知音错向人间求。
除夕既除春夕饶,焚香高拱度春宵。
风出江声波发船,长歌顾影一凄然。
歌已歇,转悲吟。空有曲,孰关心。心不同,曲徒工。
馀此调,入江流。江流终相和,知音错向人间求。
这首《夜坐吟》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自然景象的融合,展现了诗人除夕之夜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首句“除夕既除春夕饶”,以时间的更迭为背景,暗示着新旧交替的时刻,除夕的结束预示着新春的到来,但在这过渡之际,诗人的心境却显得格外复杂。接着,“焚香高拱度春宵”一句,通过仪式化的动作——焚香、高拱双手,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敬畏与对新年到来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
“风出江声波发船”描绘了夜晚江面上的景象,微风吹过,江水泛起涟漪,船只轻轻摇曳,这一自然景观不仅渲染了宁静的夜色,也暗喻着诗人内心的波澜。紧接着,“长歌顾影一凄然”则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他独自歌唱,回望自己的身影,感受到的是一种孤寂与哀愁。
接下来的几句“歌已歇,转悲吟。空有曲,孰关心。心不同,曲徒工。馀此调,入江流。江流终相和,知音错向人间求”,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诗人感叹自己的歌声虽美,却无人能理解或共鸣,内心的独白如同江水一般,最终融入了自然之中。这不仅是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也是对自我价值和情感寄托的一种反思。最后两句“江流终相和,知音错向人间求”,既是对自然界的美好回应的向往,也是对理想中知音的追寻,蕴含着对生命意义和情感交流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夜坐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面对新旧交替时的复杂心境,以及对知音与自我价值的深刻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十日一出郊容改,东风夜发山花红。
纷纷桃李何为者,不可思忆天之工。
轮转荣枯何日了,年年青入长城草。
嗟嗟人生物不如,一度经年一度老。
朔方健儿期报恩,憔颜短发披荆榛。
成蹊桃李自何处,那知芳草忆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