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芦林潭对月忆家偶成回文戊子九月》
《芦林潭对月忆家偶成回文戊子九月》全文
清 / 曾广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流年逐日尽飞蓬,水国南来又向东。

秋岸蓼花旋急浪,暮潭芦絮飏轻风。

愁生碧月初欹枕,望入青天漫启篷。

修竹野庐吾别暂,眸凝久处远江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芦林潭边的月色,思绪万千,回忆起家乡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

首联“流年逐日尽飞蓬,水国南来又向东”,以“飞蓬”比喻时光流逝,形象地表达了岁月如梭,光阴荏苒的感觉。同时,“水国南来又向东”则描绘了诗人从南方来到此地,又随着水流东去的场景,暗含着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颔联“秋岸蓼花旋急浪,暮潭芦絮飏轻风”,通过“蓼花”、“急浪”、“芦絮”、“轻风”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季岸边的景色,以及潭水中的芦苇随风飘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

颈联“愁生碧月初欹枕,望入青天漫启篷”,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通过“碧月”、“欹枕”、“青天”、“启篷”等细节,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远方的思念。月光洒在枕上,引发无尽的思绪;望向天空,开启船篷,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归宿。

尾联“修竹野庐吾别暂,眸凝久处远江空”,以“修竹”、“野庐”、“别暂”、“眸凝”、“远江空”等词语,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自然的对话,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修长的竹子与简陋的野外小屋,象征着诗人暂时的栖息之所;而“眸凝”与“远江空”则表达了诗人长久凝视远方,面对空旷江面时的感慨与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漂泊生活、家乡思念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曾广钧
朝代:清

曾广钧(1866年-1929年),字重伯,号伋庵,又号伋安,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孙。曾广钧为曾国藩三子曾纪鸿长子。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官广西知府。
猜你喜欢

古意六首·其四

松生北岩下,由来人径绝。

布叶捎云烟,插根拥岩穴。

自言生得地,独负凌云洁。

何时畏斤斧,几度经霜雪。

风惊西北枝,雹陨东南节。

不知岁月久,稍觉枝干折。

藤萝上下碎,枝干纵横裂。

行当糜烂尽,坐共灰尘灭。

宁关匠石顾,岂为王孙折。

盛衰自有时,圣贤未尝屑。

寄言悠悠者,无为嗟大耋。

(0)

试越裳贡白雉

素翟宛昭彰,遥遥自越裳。

冰晴朝映日,玉羽夜含霜。

岁月三年远,山川九泽长。

来从碧海路,入见白云乡。

作瑞兴周后,登歌美汉皇。

朝天资孝理,惠化且无疆。

(0)

远将归

远将归,胜未别离时。在家相见熟,新归欢不足。

去愿车轮迟,回思马蹄速。

但令在舍相对贫,不向天涯金绕身。

(0)

别曲

毒蛇在肠疮满背,去年别家今别弟。

马头对哭各东西,天边柳絮无根蒂。

(0)

原上新居十三首·其十三

住处去山近,傍园麋鹿行。

野桑穿井长,荒竹过墙生。

新识邻里面,未谙村社情。

石田无力及,贱赁与人耕。

(0)

于主簿厅看花

小叶稠枝粉压摧,暖风吹动鹤翎开。

若无别事为留滞,应便抛家宿看来。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