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拥牟尼,舟乘太乙,妙香清福。
为问前因,由来是仙佛。
离尘上品,怜浊世无端沦辱。幽独。
红盖素馨,称灵均奇服。
银塘泻影,璚露流甘,伊人正如玉。
孤芳自远,极浦晚烟绿。
为问此生知己,但有畹兰修竹。
共一汀凉月,祛尽俗尘千斛。
座拥牟尼,舟乘太乙,妙香清福。
为问前因,由来是仙佛。
离尘上品,怜浊世无端沦辱。幽独。
红盖素馨,称灵均奇服。
银塘泻影,璚露流甘,伊人正如玉。
孤芳自远,极浦晚烟绿。
为问此生知己,但有畹兰修竹。
共一汀凉月,祛尽俗尘千斛。
这首《惜红衣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端木埰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的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与超然境界的向往。
“座拥牟尼,舟乘太乙”,开篇即以佛教中的“牟尼”和道教中的“太乙”为喻,暗示着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境界。“妙香清福”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境界的纯净与美好。
“为问前因,由来是仙佛”,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认为这样的生活源自于前世的因果,暗示着一种宿命论的色彩。
“离尘上品,怜浊世无端沦辱”,诗人对尘世的污浊表示同情与怜悯,同时强调了超脱尘世、追求高尚品质的重要性。
“幽独。红盖素馨,称灵均奇服”,这里以“红盖素馨”象征高洁的品质,与屈原(灵均)的奇服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理想形象。
“银塘泻影,璚露流甘,伊人正如玉”,诗人通过描绘清澈的银塘、甘甜的琼露以及如玉般的人物形象,营造出一种纯净、美好的意境,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赞美。
“孤芳自远,极浦晚烟绿”,“孤芳”象征着独立不群的品格,“自远”则暗示着这种品格的高洁与超脱。而“极浦晚烟绿”则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与“孤芳”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理想追求。
“为问此生知己,但有畹兰修竹”,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真正知音的渴望,认为只有像畹兰和修竹这样高洁的植物才能作为自己的知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共一汀凉月,祛尽俗尘千斛”,最后,诗人以“凉月”象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通过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表达了摆脱世俗烦恼、达到心灵自由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超凡脱俗景象的描绘,以及对高洁品质与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绛人老矣休问年,万事灰心宁复然。
有客雅知林下趣,怜渠独得酒中天。
摩空雁影沈波底,照眼梅花破腊前。
雪意方浓君且住,行歌同挂杖头钱。
转首今吾非故吾,问君何用惜居诸。
流年已作悠悠梦,往事徒劳咄咄书。
濁酒半壶时自酌,醉头一月不曾梳。
阿谁似我浑无事,睡到目高三丈余。
雁横霜渚水痕收,檐外微云去复留。
多谢西风解人意,尽驱爽气入溪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