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桥头杨柳青,西边即是越王城。
城中大官听艳曲,半是美人肠断声。
杨柳桥头杨柳青,西边即是越王城。
城中大官听艳曲,半是美人肠断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生动画面,通过杨柳、桥、城、官、美人等元素,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与情感。
首句“杨柳桥头杨柳青”,以“杨柳”开篇,不仅点明了地点和季节,也营造出一种清新、柔美的氛围。杨柳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桥头则是它们生长的地方,这样的景象让人联想到生机勃勃的春天,以及江南水乡特有的宁静与和谐。
“西边即是越王城”,一句转折,将视线从自然景观转向了历史人文。越王城,作为古代的一个重要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这里不仅有物质的建筑,更有精神的传承,是文化和历史的交汇点。
接下来,“城中大官听艳曲”,描述了城内官员的生活场景。艳曲,通常指的是华丽、富有情感的音乐或歌曲。在这样的背景下,官员们享受着艺术带来的愉悦,但这种享受并非纯粹的娱乐,它可能暗含着权力、地位与文化的交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
最后,“半是美人肠断声”,将话题引向了情感层面。美人之肠断,可能是对爱情的渴望、失去的痛苦,或是对某种理想追求的挫败感。这一句通过声音的描写,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些细腻而哀婉的旋律,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深情感。
整首诗通过景物、人物、情感的交织,构建了一个既有自然美又有文化深意的画面,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社会、历史、人性的思考与感悟。
舣湘舟。春寒偏酿春愁。
又饧箫、数声吹哑,湿云低压红楼。
浪三篙、还停翠缆,帘一角、乍卷银钩。
锅惯销金,壶须买玉,几番拼典鹔鹴裘。
卿何事,不将春水,藏住两闲鸥。
浑只怪、旧游如梦,旧梦如沤。
指东阑、梨花开也,断魂人在瀛洲。
俏红鸳、瘦还禁雨,淡黄柳、病欲惊秋。
皂帽仓皇,青衫老大,等闲休负酒平瓯。
问海上、归来燕子,已有定巢。
还共祝,月移三影,水断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