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窗中暗,月来窗外明。
夜深风弄叶,疑是有人行。
月落窗中暗,月来窗外明。
夜深风弄叶,疑是有人行。
这首明代诗人梁兰的《窗下》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神秘的夜晚画面。首句“月落窗中暗”,写月光从窗外逐渐消逝,室内陷入一片昏暗,暗示着夜色渐深。次句“月来窗外明”则转而描绘月光重新洒在窗外,带来一丝明亮,形成内外光线的对比。
后两句“夜深风弄叶,疑是有人行”,通过风吹动树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微妙的氛围。诗人听到动静,误以为有行人经过,这种疑虑和想象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悬念,也反映出诗人孤独而警觉的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光和风声为线索,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夜晚的寂静与神秘,以及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具有很高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