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何处是,风雨苦相仇。
人比黄花冷,山横翠黛愁。
隔宵淹去马,绕坞听鸣鸠。
醉把茱萸看,凭谁共倡酬。
登高何处是,风雨苦相仇。
人比黄花冷,山横翠黛愁。
隔宵淹去马,绕坞听鸣鸠。
醉把茱萸看,凭谁共倡酬。
这首明代诗人朱诚泳的《九日遇雨》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赏景时遇到风雨的困顿与孤独感受。首句“登高何处是”,表达了寻找登高之处的迷茫,暗示了风雨阻挠了原本的游兴。接着,“风雨苦相仇”进一步强调了风雨的无情和诗人内心的不快。
“人比黄花冷”运用了比喻,将自己比作在秋风中摇曳的黄花,既写出环境的寒冷,也寓言了诗人的孤寂心境。“山横翠黛愁”则以山的青翠和愁容,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仿佛连山都在为诗人感到哀愁。
“隔宵淹去马,绕坞听鸣鸠”两句,通过写马被风雨延误行程和听到鸠鸟的叫声,进一步刻画了诗人滞留的情景,流露出无奈和落寞的情绪。
最后,“醉把茱萸看,凭谁共倡酬”以酒醉的状态,表达诗人试图借酒浇愁,却无人共享这节日的欢乐,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面对风雨阻隔的重阳佳节的淡淡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