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首巴陵道,篮舆小作程。
欲随王事去,颇恋佛庐清。
一雨暑欲退,四山秋有声。
流年欺鬓发,摇落又关情。
南首巴陵道,篮舆小作程。
欲随王事去,颇恋佛庐清。
一雨暑欲退,四山秋有声。
流年欺鬓发,摇落又关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幽恬静的山居生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寂寞中带有几分悠然自得的情怀。
"南首巴陵道,篮舆小作程。" 这两句是说诗人正在南边的小路上缓慢前行,这里的“篮舆”指的是一种简易的车辆,用来形容旅途中的艰难与简单。这里通过对道路和交通工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旅行时的情景。
"欲随王事去,颇恋佛庐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有“欲随王事去”的责任感或使命感,另一方面又对佛庐的清净环境产生了依恋之情。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挣扎。
"一雨暑欲退,四山秋有声。" 这两句描绘了一场细雨过后的景象,暑气退去,秋意渐浓,四周山峦间传来阵阵清新之声。这是对自然界中季节更迭与生机勃发的写实。
"流年欺鬓发,摇落又关情。"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头发斑白这一事实的感慨,以及面对岁月变迁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这不仅是对个人的生命历程的反思,也是在感叹生命无常与自然界中万物更新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时间流逝深刻的体验。
六韶江山,十年厌、拿舟还辙。
但只有、日南遐域,未尝持节。
八月秋风来朔漠,燕然已没鞍鞯雪。
料此时、铜柱瘴云收,无炎热。衔尺一,行宜决。
烦重为,雕题说。道皇元威德,万方臣妾。
直以越裳声教阻,千金装匦渠谁屑。
要降王、明日共輶轩,来金阙。
海角天涯,寻朋访友,悄无一个知音。
斗争人我,财色利名侵。
闻说邪淫妄语,拚身命、一向钻寻。
真常教,余言直劝,返报怨还深。
休休宁奈也,澄清默运,摄养真心。
混元一气,升降定浮沉。
迤逦收归宝鼎,纯阳就、点铁成金。
通玄妙,群魔消散,方显鬼神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