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孤悽坑,坑路悽且孤。
坑中无舟行,坑上无人居。
似从冰天涯,来陟阴山隅。
老荻倾败灰,不复青根株。
齿齿刀剑林,石紧泉流枯。
薄日偶来照,惨澹易为徂。
袅空霜一丝,天荒如夜初。
竹彴千仞悬,但堪立鹈鹕。
西壁拄云起,髡木多藏鼯。
节候未入冬,毛发惊寒濡。
孤悽复孤悽,我行行且吁。
转境得坦厓,一使心颜愉。
行行孤悽坑,坑路悽且孤。
坑中无舟行,坑上无人居。
似从冰天涯,来陟阴山隅。
老荻倾败灰,不复青根株。
齿齿刀剑林,石紧泉流枯。
薄日偶来照,惨澹易为徂。
袅空霜一丝,天荒如夜初。
竹彴千仞悬,但堪立鹈鹕。
西壁拄云起,髡木多藏鼯。
节候未入冬,毛发惊寒濡。
孤悽复孤悽,我行行且吁。
转境得坦厓,一使心颜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孤寂的景象,通过“孤悽坑”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诗中的“坑”不仅指自然环境中的坑洼,更象征着人生的困境与挫折。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坑中无舟、坑上无人的荒凉场景,以及坑内冰冷、干燥、荒芜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压抑、悲凉的氛围。
“似从冰天涯,来陟阴山隅”,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从遥远的冰天雪地而来,攀登到阴冷的山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接下来的“老荻倾败灰,不复青根株”,通过描写枯萎的老荻草,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生命的凋零。
“齿齿刀剑林,石紧泉流枯”,以“刀剑林”比喻岩石的锋利与坚硬,暗示了环境的险恶与挑战,而“石紧泉流枯”则描绘了泉水干涸的情景,象征着生命的匮乏与枯竭。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挑战与绝望的世界。
“薄日偶来照,惨澹易为徂”,描述了微弱的日光偶然照耀,却也显得格外惨淡,预示着希望的短暂与脆弱。而“袅空霜一丝,天荒如夜初”,则通过霜丝在空中飘荡,天空如同刚刚降临的夜晚,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绝望的情绪。
最后,“竹彴千仞悬,但堪立鹈鹕”,以高悬的竹桥和只能站立鹈鹕的景象,再次强调了环境的险峻与生命的渺小。而“西壁拄云起,髡木多藏鼯”,则通过描绘峭壁直插云霄、光秃的树木藏匿着鼠类,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孤独、哀愁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中的情感丰富而深沉,语言凝练而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玉峰高爱搀天碧,过眼云关无处觅。
才将呀豁向疏窗,已见峰棱翻瘦脊。
明月照出溪中水,清风扫遍岩边石。
悬崖绝磴疑可揽,白露苍烟俱咫尺。
天阴未彻山阴寒,雨声欲绝泉声乾。
须知物理有真妄,岂识道眼无殊观。
万象森严掌握内,大块俯仰毫芒间。
抽身更洗清净足,探历幽深非所难。
山僧作山真有以,诗人吟诗从此始。
意教妙手发天悭,戏取神功当众美。
君不见浣花野老深结庐,白盐赤甲龙虎趋。
清吟醉赏左右足,当时应笑秦鞭驱。
岸梅初放冰蕊,照水明洁。
妙手作羹未晚,奈暖乍寒轻,芳意沉结。
空庭过雨,苔渍香泥帘底滑。
凝望处、蔽日浮云,漫天飞絮已愁绝。
还静倚、回阑待月。正短竹、罢吹时节。
收起清铅旧泪,怕客子光阴,白了玄发。
春回故国,开尽千花休劝折。
尽车雷,梦中转,暗觉情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