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约之南窗赏菊次丹山家兄韵》
《江约之南窗赏菊次丹山家兄韵》全文
明 / 方献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西篱晚菊正繁枝,野老东斋病起时。

强去一尊供潦倒,比来双鬓欲参差。

磁杯绿醑浮金瓣,木碗青芽带玉丝。

清赏不孤花月下,风流休说习家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方献夫在明末时期于江约之南窗下赏菊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慨。

首联“西篱晚菊正繁枝,野老东斋病起时”,以“西篱”和“东斋”为背景,点明了赏菊的地点,同时“晚菊”和“繁枝”描绘出菊花盛开的景象,而“野老”和“病起”则透露出诗人此时的状态,既有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有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感慨。

颔联“强去一尊供潦倒,比来双鬓欲参差”,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虽然身体欠佳,但仍强撑着去享受这难得的赏菊时光,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双鬓欲参差”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颈联“磁杯绿醑浮金瓣,木碗青芽带玉丝”,通过具体的物品和细节描写,将赏菊的场景更加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磁杯中的酒液映照着菊花的金色花瓣,木碗中泡着的茶水则带有细长的玉丝,这些都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和诗意。

尾联“清赏不孤花月下,风流休说习家池”,表达了诗人对这次赏菊活动的珍视,认为它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赏花,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享受。同时,诗人也借“习家池”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赏菊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回忆的怀念,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方献夫
朝代:明

(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猜你喜欢

江上偶见

阿姬不畏晚寒多,绿舫红衣柳下过。

满浦秋衣已零落,如何犹唱采莲歌。

(0)

读史十首·其十韩子

自古南荒窜逐过,佞臣元少直臣多。

官来泷吏休相诮,天要潮人识孟轲。

(0)

题朱泽民荆南旧业图

睢阳醉磨一斗墨,梦落荆南写秋色。

大阴垂雨尚淋漓,哀壑回风更萧瑟。

枫林思入烟雾清,湖水愁翻浪波白。

溪上初逢野老航,山中远见先生宅。

秫田半顷连圩区,茅屋三间倚萝薜。

僧来看竹乘小舆,客去寻岑借高屐。

任公台下石可坐,周侯庙前路曾识。

虎迹时留暮台紫,蛟气或化秋云黑。

城郭当年别已久,风尘此日归不得。

落日书斋半壁明,图画卧对空相忆。

(0)

方氏园居七首·其四

解佩酬琴价,将书当酒赀。

竹楼听雪夜,梅屋看花时。

女嫁为农妇,儿从作圃师。

邻翁无奈俗,招饮岂能辞。

(0)

感怀·其七

一女不得织,三人叹无衣。

一夫不暇耕,八口皆啼饥。

饥寒迫于身,谁能不为非。

西伯善养老,仁人为己归。

霜寒草木落,禽鸟相背飞。

民心亦何求,在于得所依。

此理勿暂失,君子慎其微。

(0)

春昼

人闲白日静,鸟鸣高枕余。

薜萝引修蔓,绿覆茅檐虚。

砌筠初过雨,窗风时弄书。

已无车马迹,适似田家庐。

于焉何足恋,性自乐幽居。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