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犹玉色,散木自閒身。
挹秀寻芳躅,赓题步后尘。
登山谢双屐,漉酒一陶巾。
谁得向清净,居亭作主人。
古泉犹玉色,散木自閒身。
挹秀寻芳躅,赓题步后尘。
登山谢双屐,漉酒一陶巾。
谁得向清净,居亭作主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玉泉寺的景仰与向往之情。首句“古泉犹玉色”,以“玉色”形容泉水的清澈与珍贵,暗示了玉泉寺环境的清幽与圣洁。接着“散木自閒身”一句,通过“散木”(不被利用的木材)自比,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不求名利的生活态度。
“挹秀寻芳躅,赓题步后尘”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探访玉泉寺时的虔诚与喜悦,仿佛在追寻前人的足迹,留下自己的印记。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流露出一种精神上的传承与共鸣。
“登山谢双屐,漉酒一陶巾”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自由自在,登山时不需双屐,饮酒时用陶巾漉酒,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最后,“谁得向清净,居亭作主人”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之境的向往,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为主人,享受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通过对玉泉寺环境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及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