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门墙数舍耳,剑之水源自樵水。
裹粮问道嗟未能,参前倚衡见夫子。
自笑昔为尘土人,春狂时逐卖符嗔。
年来懒惰百事废,洗空人伪惟葆真。
更馀净业磨未绝,强继弥明不知拙。
岂是螳螂敢当车,貘兽从来食铜铁。
引领门墙数舍耳,剑之水源自樵水。
裹粮问道嗟未能,参前倚衡见夫子。
自笑昔为尘土人,春狂时逐卖符嗔。
年来懒惰百事废,洗空人伪惟葆真。
更馀净业磨未绝,强继弥明不知拙。
岂是螳螂敢当车,貘兽从来食铜铁。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自我反省与精神追求的诗句。从字面上分析,诗中充满了深刻的个人情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引领门墙数舍耳,剑之水源自樵水。"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诗人在山间溪边寻找灵感,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态度。
"裹粮问道嗟未能,参前倚衡见夫子。" 这里的“裹粮”意味着简单的生活,“问道”则是探求生命的真谛,而“参前倚衡”可能是在表达对古圣先贤的敬仰和学习。
"自笑昔为尘土人,春狂时逐卖符嗔。" 这里的“昔为尘土人”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往世俗生活的反思,而“春狂时逐卖符嗔”则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去盲目追求名利的自嘲。
"年来懒惰百事废,洗空人伪惟葆真。" 这两句诗人承认自己近来懒惰,许多事情都荒废了,但同时也在强调一种精神上的纯净和对真理的追求。
"更馀净业磨未绝,强继弥明不知拙。" 这里“更馀净业”可能是指诗人对于文学创作或个人修养的不断追求,而“磨未绝”则表达了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状态。
最后两句“岂是螳螂敢当车,貘兽从来食铜铁。” 则是在用比喻表达一种对自我的警醒,即不要像螳螂一样妄想阻挡无法阻挡的大势,也不要像貘兽那样贪婪而无知。
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精神追求和文学创作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坚持理想的精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