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熊绎故王都,十里南墙俯赤湖。
想见当时宁有晋,那知此地更逃吴。
宫门自昔通城北,墓碣多年立路隅。
欲仗青烟询白鸟,背人飞去不容呼。
我行熊绎故王都,十里南墙俯赤湖。
想见当时宁有晋,那知此地更逃吴。
宫门自昔通城北,墓碣多年立路隅。
欲仗青烟询白鸟,背人飞去不容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过故宜城(其二)》,主要描绘了诗人行经熊绎故王都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我行熊绎故王都”,点明了诗人行程的目的地,熊绎是古代楚国的一位君主,故王都则暗示了历史遗迹的存在。
“十里南墙俯赤湖”描绘了眼前的景象,十里长的南城墙下是赤湖,湖水映照着古老的城墙,营造出一种沧桑的历史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想见当时宁有晋,那知此地更逃吴”,诗人通过想象和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里暗示了宜城在历史长河中曾先后被晋国和吴国占领,显示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历史的复杂性。
“宫门自昔通城北,墓碣多年立路隅”进一步描绘了遗址的规模和遗迹的遗存,宫门依旧通向城北,而墓碑则孤独地立在路边,见证了昔日的辉煌与衰落。
最后两句“欲仗青烟询白鸟,背人飞去不容呼”,诗人试图通过青烟和飞翔的白鸟来探寻历史的踪迹,然而鸟儿却毫不停留地飞走,象征着历史的不可挽留和信息的难以追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遗迹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沉思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东溪主者杨将军,少年领兵多树勋。
心将富贵同流水,身以承平住白云。
闻道云深是溪处,扶桑直对门前路。
青山左抱日光回,寒瀑西连雨声注。
将军临溪乐诗酒,沙鸥水鹤相亲久。
蜾蠃经年缀鼓鼙,蟏蛸尽日蒙刁斗。
白团羽扇小纶巾,閒携棋局过比邻。
舟中有客时寻戴,花底逢人非避秦。
人间何所无丘壑,车马憧憧走城郭。
红叶空藏秋渚幽,绿萝自傍春岩落。
近者征南兵未休,荒村穷谷多罹忧。
愿移部曲隳残寇,却向溪边娱碧流。
伤哉何伤哉,出门闻天语,掩袂不敢哀。
道傍行者但踯躅,使我寸肠为之摧。
呜呼上天生下民,下民何多灾。
玉龙驾若木,奄忽复西回。
吾闻女娲断鳌立四极,胡不使之万古不动长崔嵬。
天高苍苍不可及,下民号之空仰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