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非经国武非英,终日虚谈取盛名。
至竟开门延羯寇,始知清论误苍生。
文非经国武非英,终日虚谈取盛名。
至竟开门延羯寇,始知清论误苍生。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读王昌龄事感所 ∧∧》。通过诗人对唐代宰相王衍的事迹的反思,揭示了虚假与实质之间的矛盾,以及言行不一致之人的错误做法。
首句“文非经国武非英”表明文学和军事都不是长久依赖的荣耀。文人以笔墨治国,不必强求武力;武将以勇猛立身,也不在于夸张文采。这里苏轼批评的是,光靠空谈或虚名,而缺乏实际行动与能力。
接着“终日虚谈取盛名”指出一些人整天只是空谈,不去实践,只为了取得显赫的声誉。这句话强调了实干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句“至竟开门延羯寇”则是对王衍在历史上的一个错误做法的描述。王衍在唐朝末年,面对外来侵略者的威胁,却开门迎接敌人,这一行为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危机。
最后“始知清论误苍生”表达的是到了事情发展到极端时,人们才意识到过往那些看似高深的议论其实都是错误的,而这些错误导致了人民的苦难。这里苏轼通过王衍的事例告诫世人,正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防止灾难发生的关键。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点评,反映出苏轼对于治国理政、个人修养等方面深刻的见解。
事地有严彰至德,显亲为重化含生。
永怀慈景心追孝,载举鸿仪月就盈。
徽册钦崇昭懿铄,太宫祇祔极诚明。
黄彝进裸精衷达,小吕登歌茂礼成。
式宴外庭均大庆,受釐恭馆洽维祯。
薰弦远播思齐颂,亿载垂鸿廓帝纮。
大道无名,金丹有验,工夫片时。
似婴儿娇俊,不离门户,盈盈姹女,缓步深帏。
二八当年,黄婆匹配,隔碍潜通势似危。
须臾见,见灵明宝藏,一点星飞。其时。似执躬圭。
深保护阴阳造化儿。
转南辰北斗,回风混合,雷轰雨骤,只许天知。
梦幻浮生,天长地久,云路著鞭休要迟。
金不坏,合朋合德,三教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