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暹禅者出京》
《送暹禅者出京》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毕竟归山是胜游,道人阅世本无求。

小舟东下轻如叶,回首红尘一笑休。

(0)
鉴赏

这首诗《送暹禅者出京》由宋代诗人释怀深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禅者归隐山林的场景,展现了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句“毕竟归山是胜游”,诗人以肯定的语气表达了对禅者选择归隐山林的赞赏和认同,认为这是超越世俗纷扰的更高层次的旅行或生活体验。这里的“胜游”不仅指自然风光的美好,更蕴含着精神上的超越与解脱。

次句“道人阅世本无求”,点明禅者(道人)对于世事的态度——无欲无求。禅者经历了世间的种种,但内心却保持着平静与淡泊,不为外物所动,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清净、摆脱欲望束缚的哲学思想。

第三句“小舟东下轻如叶”,形象地描绘了禅者乘舟东行的情景。小舟如同一片轻盈的叶子,在水面上轻轻滑过,既表现了禅者出行的轻松自在,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然。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禅者与世无争、随缘而行的生活状态。

最后一句“回首红尘一笑休”,在禅者即将离开京城之际,诗人想象他回望尘世时的神情,用一个“一笑”表达了禅者对世俗生活的释然与放下。这不仅是对禅者个人心境的描绘,也是对整个佛教哲学中“看破红尘、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的体现。通过“一笑”这一动作,诗人赋予了禅者一种豁达与洒脱的形象,强调了其在面对人生抉择时的智慧与勇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者归隐山林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中追求内心平静、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以及诗人对其高尚生活态度的赞美与敬仰。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七夕漫作

皇天特重耕织事,思以垂象于三光。

日月东西轮转更无暇,乃付丽天星宿一为织女一为牵牛郎。

试看织女机丝万古无停歇,讵其所重锦七襄。

世间粗布大茧皆所遗,风人何谬云不成报章。

牵牛示人耕作苦,乌犍终岁居其旁。

夫耕妇织并勤力,星犹如此人其敢不蘉。

今夕乃七夕,未能免俗聊陈供养设酒浆。

嘉禾瑞茧非所愿,但愿比户寒得衣、饥得食,各知重农桑,岂学人家儿女子筵前咄咄诉衷肠。

(0)

北郊回銮途中纪事

歉秋老麦全无色,待泽新禾强半垂。

烟陇一番膏雨后,顿教人忆去年时。

(0)

新蝉

柳岸维舟俯碧浔,新蝉送响出浓阴。

前身应是粘枝蜕,今岁初闻隔叶音。

声远居高欣所托,暑来寒往动关心。

无多不得其平意,嘒嘒何缘镇聒林。

(0)

对雨·其二

赪鱼出水群承沫,紫燕翻空竞掠珠。

一例都含喜雨意,物犹如此况人乎。

(0)

雩祭礼成有述

占星龙见后,应节雨沾初。

上祀虔郊荐,崇坛仰帝车。

将将陈俎豆,济济列簪裾。

念匝三时远,诚殷九奏馀。

瑞云笼日淡,祥燎引风徐。

连岁邀隆贶,钦承更惕如。

(0)

太液池泛舟·其二

烟中楼阁座中移,雨后风光慰后思。

忧虑勾消诗数首,清和恰似昨年时。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