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荒秋宅,寒生木叶悲。
半垂藤护壁,中缺蔓穿篱。
书校时开帙,壶提日系丝。
儒冠吾已误,何责五男儿。
苦雨荒秋宅,寒生木叶悲。
半垂藤护壁,中缺蔓穿篱。
书校时开帙,壶提日系丝。
儒冠吾已误,何责五男儿。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萧瑟的秋天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凄凉。"苦雨荒秋宅,寒生木叶悲"两句,通过连绵的秋雨和萧索的树叶,表现了诗人对荒凉之境的感受和对生命凋零的哀伤。"半垂藤护壁,中缺蔓穿篱"则进一步描写了环境的破败,不仅外界自然景物如此呈现,连家宅的围墙也不复完整。
"书校时开帙,壶提日系丝"两句,转而关注诗人的内心世界。书籍是知识和智慧的象征,而“校”则意味着修订或准备。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在这种环境中仍然坚持学习和思考,但却感到自己的学问或计划总是一再推迟。这与"壶提日系丝"相呼应,表明生活中的琐事也常常打扰诗人的心绪。
最后两句"儒冠吾已误,何责五男儿"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儒者(即文人、学者)的自我批评,以及对子孙们未能承担起家族责任的无奈。这里的“儒冠”指的是士大夫阶层,诗人觉得自己已经辜负了这种身份的期望,而"五男儿"则可能是指家中的孩子或后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生活细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自责,以及对周遭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感慨。这不仅是一种个人的情感抒发,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田单拜齐将,即墨乘孤危。
群心效死斗,燕士不敢支。
一朝宠禄盛,惜身思自持。
小敌竟不下,大冠空若箕。
功名每如此,树立终凌夷。
国家匪忧危,宠尔将何为?
动怀首鼠计,退与灾祸期。
向非鲁连子,身死节亦亏。
¤
吴宫美人青犊刀,自裁白苎制舞袍。
轻云冉冉白胜雪,《激楚》一曲回风高。
九雏凤钗篸紫玉,长裾窄腰莲步促。
翩翻素袖启朱樱,金笼鹦鹉飞来熟。
馆娃楼阁摇春晖,台城少年醉忘归。
璚窗绮户锁风色,桃树日长蝴蝶飞。
倾城独立世希有,罢吟《渌水》停《杨柳》。
急管繁弦莫苦催,真珠剩买乌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