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夜宴会的画面,通过对细节的精致刻画,展现了一个温馨而富丽的境况。首句“水精帘里颇黎枕”,设定了环境:在一间以水晶制成的精美帘子内,黎枕轻柔,暗示了一种宁静与舒适。接着“暖香惹梦鸳鸯锦”则让人感受到温暖的香气和华丽的丝织品,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触动了嗅觉和触觉。
第三句“江上柳如烟”,转换了场景,通过对柳树轻柔姿态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远之感。紧接着“雁飞残月天”则引入了秋夜的宁静与空旷,雁鸟在残留的月光下飞翔,增添了一份苍凉。
以下几句“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通过对藕丝和人的衣着的描写,再次强调了画面中的细节之美。藕丝呈现出浅淡的秋色,而人则在精心打理的服饰中显得分外妖娆。
最后两句“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则聚焦于人物的装扮和氛围。双鬓间隔着淡淡的香气,衬托出面颊的红润,而玉钗在头顶轻轻摇曳,显得格外灵动。
整首诗通过对室内与室外景色的交织,以及细腻入微的生活描写,营造出一个既华丽又不失温馨的夜宴场景,让人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古人在春夜里的愉悦心情。
胜峰高哉摩紫青,白鹿导我登化城。
住山大士喜客至,兜罗布界缤相迎。
圆景明晖倚云立,艴如七宝庄严成。
一光未定一光发,中有墨像随心生。
白毫从地插空碧,散烛象纬天龙惊。
夜神受记亦修供,照世洞然千百灯。
明朝银界混一白,咫尺眩转寒凌兢。
天容野色鯈开闭,惨澹变化愁仙灵。
人言六通欲大现,洗山急雨如盆倾。
重轮叠采印岩腹,非烟非雾非丹青。
我与化人中共住,镜光觌面交相呈。
前山忽涌大圆相,日围月晕浮青冥。
林泉草木尽含裹,是则名为普光明。
言词海藏不胜赞,北峰复有金桥横。
众慈久立佛事竟,一尘不起山竛竮。
向来无法可宣说,为问有耳如何听。
我本三生同行愿,随缘一念犹相应。
此行且复印心地,衣有宝珠奚外营。
题诗说偈作公案,亦使来者知吾曾。
神通佛法须判断,一任热碗春雷鸣。
《淳熙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登大峨之巅一名胜峰山佛书以为普贤大士所居连日光相大现赋诗纪实属印老刻之以为山中一重公案》【宋·范成大】胜峰高哉摩紫青,白鹿导我登化城。住山大士喜客至,兜罗布界缤相迎。圆景明晖倚云立,艴如七宝庄严成。一光未定一光发,中有墨像随心生。白毫从地插空碧,散烛象纬天龙惊。夜神受记亦修供,照世洞然千百灯。明朝银界混一白,咫尺眩转寒凌兢。天容野色鯈开闭,惨澹变化愁仙灵。人言六通欲大现,洗山急雨如盆倾。重轮叠采印岩腹,非烟非雾非丹青。我与化人中共住,镜光觌面交相呈。前山忽涌大圆相,日围月晕浮青冥。林泉草木尽含裹,是则名为普光明。言词海藏不胜赞,北峰复有金桥横。众慈久立佛事竟,一尘不起山竛竮。向来无法可宣说,为问有耳如何听。我本三生同行愿,随缘一念犹相应。此行且复印心地,衣有宝珠奚外营。题诗说偈作公案,亦使来者知吾曾。神通佛法须判断,一任热碗春雷鸣。
https://shici.929r.com/shici/hkypjb.html
松桂有嘉色,不与众芳期。
金石有正声,讵将群响随。
君子著雅言,以道不以时。
仰止江夏公,大醇无小疵。
孜孜经纬心,落落教化辞。
上有帝皇道,下有人臣规。
邈与圣贤会,岂以富贵移。
谁言荆棘滋,独此生兰芝。
谁言蛙黾繁,独此蟠龙龟。
岂徒一时异,将为千古奇。
愿此周召风,达我尧舜知。
致之讽谏路,升之诰命司。
二雅正得失,五典陈雍熙。
颂声格九庙,王泽及四夷。
自然天下文,不复迷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