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溪之外是前川,傍柳寻花我宿缘。
天与不忘公德处,昏期通变有曾孙。
前溪之外是前川,傍柳寻花我宿缘。
天与不忘公德处,昏期通变有曾孙。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名为《寄何前溪》。湛若水以“性理”之学著称,此诗则展现了他对友情和道德的深刻理解。
首句“前溪之外是前川”,描绘了一幅开阔的自然景象,前溪与前川相连,暗示着广阔的空间和深远的意境。这里的“前溪”与“前川”不仅指自然景观,也隐喻着人生的道路和追求。
“傍柳寻花我宿缘”,诗人漫步于柳树与花丛之间,寻找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与美好。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是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联系。
“天与不忘公德处”,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德的崇尚与坚持。他认为,即使在自然的怀抱中,也不能忘记内心的道德准则,这是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
“昏期通变有曾孙”,这一句则寓意深远。它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世事的变化和传承。通过“曾孙”这一概念,诗人强调了道德与智慧的代代相传,以及在面对变化时保持不变的真理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道德与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本质的深刻理解。
严霜下原隰,秋草日以衰。
游宕思乡井,飞禽重徘徊。
庭柯畏金丸,参天怒冯夷。
寒猋忽朝夕,高木先折摧。
岂无劲羽翮,不离故山枝。
故山不可离,寒猋无已时。
巢卵讵复惜,托足良多岐。
南翔盼北岫,东集念西驰。
饮河惊浅浪,野田农人欺。
仰见云间雁,悔蚤不追随。
晚尚未易决,奋翅何忧迟。
人生皆劳劳,尔独放山泽。
瓮头无春醅,何以百骸释。
我亦不自知,少小耽泉石。
地远世情疏,心閒形不役。
山深闻午鸡,清谈少游客。
不欠酒家钱,安眠竟至夕。
开户常阒然,空对石岩白。
将以乐馀年,讵辨阡与陌。
修短总由天,九十或一百。
世岂无贤才,识寡昧所从。
遂令当路子,低昂槃涧中。
自昔重华氏,畎亩行将终。
吕望钓渭川,八十守固穷。
苟无唐与周,高栖竟乔松。
许由藉神尧,千载景遐风。
隐显恒因人,名实无异同。
贤圣不逢时,形迹如飘蓬。
揽辔遍中野,所见多樵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