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楮染丹黛,幻作好女形。
相风引之舞,流媚如有灵。
恃巧致文伪,众爱方与倾。
桐枝匿㩥凤,不敢扬其翎。
负霜气萧索,啼月声嚘嘤。
剪楮染丹黛,幻作好女形。
相风引之舞,流媚如有灵。
恃巧致文伪,众爱方与倾。
桐枝匿㩥凤,不敢扬其翎。
负霜气萧索,啼月声嚘嘤。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剪楮染丹黛”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元素与女性形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富有生命力的意境。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相风引之舞”、“流媚如有灵”,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和生命,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美和情感的流动。
接着,“恃巧致文伪,众爱方与倾”两句,揭示了社会中人们对于表面华丽、虚假事物的盲目追捧,同时也暗含了对真善美的渴望。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现实社会现象的思考。
后半部分“桐枝匿㩥凤,不敢扬其翎”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凤”这一象征纯洁与高贵的意象,表达了对真正美好事物被掩盖、不敢展现的无奈与悲哀。而“负霜气萧索,啼月声嚘嘤”则以凄凉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美好与真实的呼唤,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蜀州海棠锦成畦,昌州海栗芳气菲。
名花自古恨不见,东风吹在西家西。
美人压酒红珠落,半笑新晴半含萼。
玉肤柔薄绛袖寒,妆泪轻盈脂脸怍。
太真姣睡金屋春,绿珠夜燕宫蜡薪。
一时群花尽妾媵,娉娉袅袅真仙人。
雨馀繁枝深绿净,好及佳时入觞咏。
花容相对易新故,人事无情有衰盛。
我昔曾同花下欢,宝钗插映鸦发盘。
只今便能日日为花醉,欲挽朱颜应已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