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时辈较浮沉,卜筑茅堂近竹林。
几处幽禽啼树密,一番骤雨落花深。
床馀书卷从吾捡,径满蒿莱谢客寻。
自是野人成懒癖,高山流水是知音。
不随时辈较浮沉,卜筑茅堂近竹林。
几处幽禽啼树密,一番骤雨落花深。
床馀书卷从吾捡,径满蒿莱谢客寻。
自是野人成懒癖,高山流水是知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之美。
首联“不随时辈较浮沉,卜筑茅堂近竹林”,诗人选择远离尘嚣,独自在竹林旁建造茅屋,不与世俗的浮躁相比较,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颔联“几处幽禽啼树密,一番骤雨落花深”,通过描绘鸟鸣声声和暴雨中花瓣纷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丰富。
颈联“床馀书卷从吾捡,径满蒿莱谢客寻”,写出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简单与纯粹,无论是翻阅书籍还是漫步于荒草之中,都充满了自我享受的乐趣,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尾联“自是野人成懒癖,高山流水是知音”,诗人以“野人”自居,表明自己甘愿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享受着孤独与自由。同时,将“高山流水”比喻为知音,表达了对真正理解自己、欣赏自己生活态度的人的渴望与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以及对真正知音的向往,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鼓枻出大江,回首枞阳渡。
中有汉帝台,言是射蛟处。
日夕天风吹,青条变枯树。
上有黄鸟吟,下有寒兔顾。
忆昔翠华游,帆樯隔云雾。
中流造新歌,清音发众嫭。
巡游既已疲,神仙不可遇。
为念《祈招》诗,广心焉所务。
秋声鸿泽满,暑气虫阶谢。
携客眺寒原,居人敛馀稼。
酒取脱枝温,席以柔莎藉。
馀照在单椒,暝色生林下。
泫露亘天垂,巨壑当岩泻。
微风度灌吟,澹月流云罅。
情集交悲欢,生得几清暇。
宁于蟪蛄春,而慕燕雀夏。
视后无虚鞭,规前有戒驾。
怀哉古已遥,逝者今方乍。
勿叹平分秋,更卜将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