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一体中,出处常相并。
所动辄有迹,何不择地行。
履舄虽可蔽,步武岂无声。
尝思汝为玉,请刖见直诚。
共生一体中,出处常相并。
所动辄有迹,何不择地行。
履舄虽可蔽,步武岂无声。
尝思汝为玉,请刖见直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拟陶体三首(其一)手问足》,以拟陶渊明的风格写成。诗中通过手与足的共生关系,探讨了行动与痕迹、选择与真诚的主题。
"共生一体中,出处常相并",形象地描绘了手和足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始终相互依存,无论何时何地都紧密相连。
"所动辄有迹,何不择地行",暗示了任何行动都会留下痕迹,表达了对选择行为方式的反思,为何不能谨慎选择以避免留下不必要的麻烦。
"履舄虽可蔽,步武岂无声",进一步强调即使鞋子可以掩盖踪迹,脚步声却难以掩饰,隐喻行动总会被人察觉。
最后两句"尝思汝为玉,请刖见直诚",以玉比喻对方的纯洁,提出希望对方能像切割玉石以显现其真实质地一样,坦诚相见,表达出对真诚交流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清新自然和深沉内敛的特点。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笛人马僵。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锦绣四合如垣墙,微风不动金猊香。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长卿本豪杰,礼法安可处。
手弹南风琴,心调东邻女。
杂身佣保中,初不忌笑侮。
大者固已立,下此皆可补。
三赋争日星,一书起今古。
其馀不自秘,辄为人所取。
何当尽见之,真是文章祖。
凛然千载下,英气犹可睹。
儿曹尔何知,杯酒那可污。
故台已丘墟,胜绝谁敢据。
我来访遗迹,低回不忍去。
诗成欲叫君,云车隔烟雾。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
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
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
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还自笑,人今老。
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
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
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