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陶体三首·其一手问足》
《拟陶体三首·其一手问足》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共生一体中,出处常相并。

所动辄有迹,何不择地行。

履舄虽可蔽,步武岂无声。

尝思汝为玉,请刖见直诚。

(0)
注释
共生一体:指相互依存或共同生活的关系。
出处:原处或来源。
常相并:经常在一起。
辄:就。
迹:痕迹。
择地:选择地点。
履舄:鞋子,这里泛指足迹。
步武:脚步。
岂:难道。
汝:你。
玉:比喻人的纯洁或高贵。
刖:古代一种酷刑,砍去脚趾,这里象征割舍。
翻译
在共生共存的状态下,出处常常相伴。
你的行动总会有痕迹,为何不选择更隐秘的路径。
即使鞋子可以掩盖踪迹,脚步声又怎能完全隐藏。
我曾想过你如美玉,请求坦诚相见,哪怕需要割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拟陶体三首(其一)手问足》,以拟陶渊明的风格写成。诗中通过手与足的共生关系,探讨了行动与痕迹、选择与真诚的主题。

"共生一体中,出处常相并",形象地描绘了手和足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始终相互依存,无论何时何地都紧密相连。

"所动辄有迹,何不择地行",暗示了任何行动都会留下痕迹,表达了对选择行为方式的反思,为何不能谨慎选择以避免留下不必要的麻烦。

"履舄虽可蔽,步武岂无声",进一步强调即使鞋子可以掩盖踪迹,脚步声却难以掩饰,隐喻行动总会被人察觉。

最后两句"尝思汝为玉,请刖见直诚",以玉比喻对方的纯洁,提出希望对方能像切割玉石以显现其真实质地一样,坦诚相见,表达出对真诚交流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清新自然和深沉内敛的特点。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渔家傲.寄仲高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0)

大风登城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笛人马僵。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锦绣四合如垣墙,微风不动金猊香。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0)

莫笑

莫笑穷阎叟,人生亦已稀。

众中容后死,险处得先归。

初服还韦布,晨餐美蕨薇。

床头周易在,舍此复畴依。

(0)

对酒二首·其一

素月度银汉,红螺斟玉醪。

染丹梨半颊,斫雪蟹双螯。

诗就吟逾苦,杯残兴尚豪。

闲愁剪不断,剩欲借并刀。

(0)

题司马相如琴台

长卿本豪杰,礼法安可处。

手弹南风琴,心调东邻女。

杂身佣保中,初不忌笑侮。

大者固已立,下此皆可补。

三赋争日星,一书起今古。

其馀不自秘,辄为人所取。

何当尽见之,真是文章祖。

凛然千载下,英气犹可睹。

儿曹尔何知,杯酒那可污。

故台已丘墟,胜绝谁敢据。

我来访遗迹,低回不忍去。

诗成欲叫君,云车隔烟雾。

(0)

满江红·其六和卢国华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

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

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

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还自笑,人今老。

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

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

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