跬步蓬门出未能,秋来病骨转崚嶒。
尽多年纪寿自足,无好儿孙福不应。
药物残生随楚老,菜饘终日类斋僧。
恶怀酷暑何排遣,远水孤舟藉友朋。
跬步蓬门出未能,秋来病骨转崚嶒。
尽多年纪寿自足,无好儿孙福不应。
药物残生随楚老,菜饘终日类斋僧。
恶怀酷暑何排遣,远水孤舟藉友朋。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答汪竹坡暑中问疾》表达了诗人在病痛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句“跬步蓬门出未能”,描绘了诗人因病体虚弱,连出门走几步都困难,寓居简陋的环境中。接着,“秋来病骨转崚嶒”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身体的衰弱,形容病骨如山峰般峻峭。
“尽多年纪寿自足”表达诗人对年事已高的自我安慰,认为寿命已足够,但“无好儿孙福不应”则流露出对子孙不旺、福气缺乏的感慨。诗人感叹自己余生只能依赖药物维持,如同楚地的老人一般,生活简朴,“药物残生随楚老”。
“菜饘终日类斋僧”以素食僧侣的生活方式比喻自己,暗示了内心的清苦和对尘世繁华的淡泊。最后两句“恶怀酷暑何排遣,远水孤舟藉友朋”揭示了在酷暑中,诗人唯有借助朋友的关心和陪伴来驱散心中的苦闷,寻求一丝慰藉。
整首诗通过个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和孤独时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马道驿臣八十五,身寄西秦家东鲁。
耳聋齿脱鬓如霜,出入逢迎状伛偻。
路接青桥与武关,栈道崎岖无与伍。
不卑小官有展禽,不薄乘田有尼父。
尔心岂是学圣贤,蜗角蝇头良自苦。
余也东朝师保臣,罔生六十负君亲。
抗章十数不得请,今始给驿归梁岷。
宦情见尔如胶漆,方信余为勇退人。
长风吹高海底月,半落洮河色如雪。
胡笳写出陇头声,千声万声吹不歇。
此时都尉兵初尽,此夕单于阵方结。
沸地黄沙冻欲牢,连天白草烧难热。
玉箸啼还遍,红颜坐相诀。
《杨柳》曲中离别久,《梅花》管里音书绝。
胡笳本是从胡起,曲曲缘云咽流水。
飞入重城怨已深,听临遥塞愁应死。
谁知沙畔卷寒芦,一曲能消胆气粗。
更使胡雏双泪落,万群嘶月过飞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