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前,慈云顶,两壁相看苍铁冷。
春风秋月一逢迎,菜碗茶瓯拍香鼎。
有时话到有处无,有时瞑到入禅定。
本来僧俗不相干,气味投时堪隽永。
九年卓锡兴百废,谁与挽之欲去猛。
我年今已七十六,师五十二亦多病。
人生契合是因缘,临老相分重悽哽。
东湖水宽万顷烟,风波簸弄羲娥影。
西山有寺古佛境,啼鸟落花云水静。
醉中覶缕醒时语,师亦两下如何领。
丹霞前,慈云顶,两壁相看苍铁冷。
春风秋月一逢迎,菜碗茶瓯拍香鼎。
有时话到有处无,有时瞑到入禅定。
本来僧俗不相干,气味投时堪隽永。
九年卓锡兴百废,谁与挽之欲去猛。
我年今已七十六,师五十二亦多病。
人生契合是因缘,临老相分重悽哽。
东湖水宽万顷烟,风波簸弄羲娥影。
西山有寺古佛境,啼鸟落花云水静。
醉中覶缕醒时语,师亦两下如何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著在正月二日游历慈云寺的经历,以丹霞和慈云顶为背景,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沧桑。诗人与年长的僧人龄叟相遇,两人交谈禅理,有时深沉有时轻松,尽管僧俗身份不同,但气味相投,交流显得深远。龄叟主持寺庙多年,修复了许多荒废之事,但岁月催人老,两人皆身患疾病,临近老年分别之际,诗人感到凄然。他回忆起西湖的广阔烟波和西山古寺的静谧,醉酒时的言语和清醒时的对话,都成为他们共同的记忆。整首诗情感真挚,流露出对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镇南旌旆照江皋,入幕如今客最高。
月暗秋城稀击柝,云飞朝栋剩挥毫。
长亭酒尽歌三叠,半夜溪深雨一篙。
莫恋阳关更西路,九关归路踏金鳌。
云庄风榭对东西,清暑光阴近竹迷。
一斗正缘诗兴尽,两眉休为客愁低。
披开豹雾寻陈迹,扫尽蛛尘看旧题。
健往莫愁骑马滑,阑珊梅雨不成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