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音閒杀益风流,寒涕垂膺懒更收。
得失是非都放却,死生穷达信缘休。
湘中戏剧三千首,海上归来十二秋。
斋罢展单吾自课,暮年眠食更何求。
寂音閒杀益风流,寒涕垂膺懒更收。
得失是非都放却,死生穷达信缘休。
湘中戏剧三千首,海上归来十二秋。
斋罢展单吾自课,暮年眠食更何求。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的《偶书寂音堂壁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诗人身处寂音堂时的心境与思考。
首句“寂音閒杀益风流”,诗人以“寂音”形容环境的宁静,这种宁静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艺术情操。“閒杀”二字则透露出诗人对这份宁静的珍惜与享受。接着,“寒涕垂膺懒更收”一句,诗人通过自己的情感状态,进一步深化了对环境的感知,寒意不仅来自外界的温度,也可能是内心的一种感受,而“懒更收”则表现了诗人对这种情感的接纳与释放。
“得失是非都放却,死生穷达信缘休”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得失、是非、生死、穷达的超脱态度,认为这些都不应成为束缚自己的因素,应当顺其自然,不强求结果。这种豁达的人生观,体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湘中戏剧三千首,海上归来十二秋”两句,诗人以湘中戏剧的丰富和自己海上归来的经历,展现了他丰富的艺术创作和生活阅历。这里的“三千首”并非实指,而是夸张地形容作品之多,体现了诗人的创造力和艺术成就。
最后,“斋罢展单吾自课,暮年眠食更何求”两句,诗人描述了斋戒后的自我学习与提升,以及对晚年生活的淡泊态度。通过“更何求”这一问句,诗人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漠,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超然态度,是一首富有禅意和艺术性的佳作。
同侣皆浩叹,顾我筹未然。
各有亲孥存,存亡今难言。
尔我如弟昆,半载同食眠。
万一遘所凶,所戴匪异天。
当谋生死宜,视此白日悬。
白日有晦明,心腑无磨镌。
莫争匹妇仁,枉与沟壑填。
斯言未忍终,痛泪交沦涟。
逆向西来风,洒与东流川。
川以风荡回,泪以心沸煎。
万籁无一和,万象无一妍。
有象但成夕,有籁皆成鹃。
安知身所之,前路非黄泉?